{{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3月5日公布的政府报告如是提出。
尽管这一起征点的提高仅能覆盖少部分创业企业——多位科研人、科技投资人告诉记者,按照科技公司的发展规律,一旦产业化销售额远不止十万的级别,即便没有产业化,也往往凭借技术而获得千万元级别的估值,但这仍旧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另一个信号在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同时还提出要“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 这也意味着在国家正在进一步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的时期,具有科技能力和背景的创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这其中,科研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正在在改革推进和市场牵引的作用下,迎来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
保护“想象力” “要明白,并不是所有技术都能走向产业”,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告诉记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世界最高,但是也仅有不到5%——美国科研部门的转让研发比在2004-2011年平均值为4.8%。
陈洪武曾创业两次,又做了16年的风险投资。
在他看来,对于科技创业,九死一生是正常现象,“作为风险投资基金,每投资一家科技公司,并不期望以后一定能全部都获益,十家里哪怕有一家能够实现产业化,获得的回报就能覆盖另外九家的投资成本”。
既然这么多技术走向失败,那么如何才更靠近成功?陈洪武认为,唯一能做的,是鼓励和包容所有的科研项目,不能要求科研人在创造的第一步就设计好如何产业化,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成功固然好,失败也坦然接受。
这样做的意义是,塑造一个更为宽松和开明的科研环境,以求保护这个群体的创造性。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从哪里来?爱因斯坦曾有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样的观点也在强调,想象力这类因素在人类的科学进程中是何等重要。
2006年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阐述了可以引导微波“转向”的超材料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在如隐身飞机等设备上,被看作是世界范围内多国技术竞争的角力点。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学者,名叫刘若鹏,该人后来创立了光启集团。
刘若鹏称,从高中开始痴迷电磁领域的科学,后来到浙江大学竺可桢班,一直延续到美国杜克大学读博士期间,当时自己对技术的痴迷,也来自于《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情节,他非常期待将存在于小说中的技术变成现实。
让创业再勇敢一点 国家一步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让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军工集团的科研人,开始有机会在体制外发展事业,科研人下海创业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2013年,吴易明做出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辞掉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光机所”)的研究室副主任职位,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光学定向和瞄准技术实验室,建立了一家仅有7个人的公司。
吴易明曾在西安光机所从事了15年导弹技术研究。
据他所称,当时全所鼓励科研人创业,但自己是唯一一个做到室主任级别而辞职的,这意味着他一旦离开,就要放弃体制内的行政待遇,脱离与西安光机所的经济关系,包括技术专利和实验资源。
但他还是下了这个决定。
一直以来他所在研究室面向客户群体来自其他研究所和央企,“即便自己努力加快进度,但客户的项目不得不经历层层拆解和转包,这样下来,创新效率太低了”,他称,长期在科研体制中感受到了体制内的各种问题,甚至对技术的发展形成掣肘。
他决定冒险一试。
从2010年开始向院所领导申报辞岗创业,直到两年后被批准。
这期间,单位决定对他的公司采用专利转移方式进行技术入股,所领导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是,占股比例不超过30%,经过后期引入社会资本,至今达到10-15%的股份。
实际结果是,他的公司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为核心技术,产品面向军用和民用市场,提供光电侦测系统和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
他告诉记者,当成立公司以后再回到原单位参加年会,大约有八个研究室主任和副主任都提出要创业。
无论是政府报告,还是政策的导向,都主张打破部队、军工集团、地方政府、民营企业这些主体自成体系的局面,并认为人才流动是打开局面的关键要素。
与吴易明有相同经历的科研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或许已经是有着一家父母老小的中年人,他们要离开了从事十几年的体制,来到一家可能仅有几十人的公司,其中最大担忧就是风险,这也是相较于其他行业更特殊的一点,他们走向商业,往往要拿出孤注一掷的勇气。
向企业家转变 陈洪武在投资中也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科技人才在创业中过分迷恋自己的技术,对市场把握能力不足。
科研人创业者在如何整合企业的成功要素上是需要持续地学习,适应企业家身份。
进入商业世界,如何完成科研到商业的转变,在多位科研人、科技投资人眼中,这是最普遍的困惑。
石文曾告诉记者,绝不能将所有高精尖技术盲目堆砌,而是要靠客户真实需求的牵引,去量身定制产品。
石文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下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一名技术总师,所在团队研制了中国首例具有完整型谱的武装无人机——“彩虹”系列,也被称作中国版“捕食者”。
最大起飞重量是指航空器起飞时容许的最大重量。
“捕食者”MQ-1无人机的起飞重量就达1020公斤,最大载重近300公斤,其他如传感器等指标更高,凭借彩虹初期的资金能力,这些都是不可攀登的。
后来,团队从产品及商业战略出发,做出一些改变。
以目前较弱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充分发挥院所气动技术优势,达到了不亚于“捕食者”MQ-1气动性能的水平,在起飞重量和挂载能力上形成优势。
据石文称,“彩虹无人机”的项目在所领导先期投入500万经费后,几乎没有依靠国家支持,以自我发展形式走到今天。
2009年团队建立了公司实体,2017年开始与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目前已经完成上市并更名为航天彩虹。
回忆这些历程,石文告诉记者,突破点在于思维的转变。
当所做的不是科研而是产品,就不能再一味追求高精尖技术,而是受客户需求的牵引,去和客户反复磨合,为他们量身定制产品。
他认为,“思维的转变给团队带来第一桶金”。
此外,在陈洪武看来,科技创新企业的成功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社会资本在商业资源上的帮扶。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DF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