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如何打破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企业需求,精准供给施策,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吉林省长春市勾画出一幅美丽图景。
长春市科技局局长孙国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长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长春市委“一二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企业创新作为工作主线,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开展各项工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向齐抓共管转变、科技创新手段向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转变、科技创新指标向加速增长转变、科技创新成效向培育壮大新动能转变。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配置创新链项目链 长春市在创新源头、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供给端齐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源头供给主要是抓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解决聚焦发展不够的问题。
过程供给主要是解决有效供给服务,解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资源碎片化的问题。
产出供给主要是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项目链,以技术链延伸产业链,解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孙国庆表示,长春市的科技创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来确定创新方向,最终的目标是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近年来,长春市不断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使项目成为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引导手段。
支持重点向产业化转变,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重点支持企业创新项目,集中支持重大创新项目。
2018年,长春市本级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70项,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58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技术交易、科技企业认定等项目700余项,绝大多数项目由企业作为申报单位或协作单位,部分项目与企业研发投入、配套资金、知识产权挂钩,推动企业向创新发展转型,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项目评审向规范化转变,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实行申报单位与专家“背对背”评审,答辩评审全程录音录像,各阶段项目名单均向社会公开公示,科技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对社会公开透明。
支持方式向多样化转变,重大项目采取事前立项、先期拨付部分引导资金、事中基于绩效评价拨付剩余资金的分期资助方式,其余项目多数采取后补助的方式进行支持,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协助驻长高校院所、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年,7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资金1.0145亿元,申报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1449项、资金3.7亿元、占立项项目总数的76.26%。
围绕企业技术需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过去,高校、科研院所很多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同时,企业有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却很难找到科研成果。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长春市立足知识资源密集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实际,着力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打通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推动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加快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如何激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活力,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长春市经过多方征求意见,30多次修改完善,于2014年推出了科技改革新成果——《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正式印发。
产学研共促成果转化。
一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向高校院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
建立“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引导、支持高校院所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形成科技攻关成果。
二是推进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转化。
围绕长春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行业中试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转化。
三是推动中试成果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产业化。
通过创新科技成果托管、挂牌交易、拍卖等多种交易方式,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共建创新载体。
加快建设由“一院四所四校”创新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支持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以及吉林大学科技园、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北湖科技园、长春中俄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和园区,进一步集聚产学研力量,共同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产学研共享科技资源。
加快建设长春市“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现已集聚本地1487户科技企业、4155名科技专家、8000多项科技成果、288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等创新资源信息,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科技文献等数据8.79亿条,并链接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需求、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创新主体互动对接的信息纽带。
围绕企业金融需求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企业与资本有效对接,是推动企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然选择。
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春市把科技金融结合作为重要支撑,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2014年4月,由长春市科技局、长春高新区管委会与吉林省捷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出资成立了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技金融平台”)。
据了解,科技金融平台创建了全省多个第一:第一家科技金融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第一家专业化科技支行、第一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家科技信用担保公司、第一家“互联网+”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第一家人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金融平台的特色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科技金融红娘(专业化服务队伍)链接;专业化公益性的联通融合;线上线下高效对接融合的立体化增值服务…… 目前,长春科技金融平台已推出科技信贷、科技小贷、“双创”微贷、科转贷、科技担保、专利保险、专利质押融资、科技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企业投资保障、科技贷款风险补偿、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辅导、互联网+科技金融普惠等10余项科技金融产品,提供“一站式”“窗口化”服务。
日益活跃的科技金融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大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长春科技金融平台建立了具有专业化素质的高端高效创新服务团队,构建了科技和金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过科技金融网站、QQ交流群、微博、400科技金融红娘服务热线,采取服务大厅窗口无缝对接和线上线下互动的常态化服务,无偿为科技企业投融资等各类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通过建设一支专业化金融服务队伍,打造功能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倍增了创新服务价值。
”孙国庆表示,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的建立,支撑了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为科技企业创新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长春市不断引导增加科技信贷投入,强强合作开辟互联网金融融资新通道,强化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稳步推进科技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在此基础上,长春市还加速科技金融体系化建设,吸引更多的天使投资、科技风险投资、科技小额贷款、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等专业机构的入驻,逐步构建起“主体多元、功能完善、运行高效、服务增值”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据了解,长春科技金融平台的科技金融业务基本覆盖了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融资需求的科技企业,能够帮助在银行贷不到款的科技企业实现融资发展,帮助急需贷款的科技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长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为1500余户科技企业投融资超过170亿元,帮助41户科技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
累计投融资1787笔,无一笔坏账发生,科技金融运作能力明显提升。
围绕企业服务需求推动科技大市场建设 信息不对称、互动不通畅、资源不共享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创新。
长春通过建设科技大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构建起科技企业需求、科技创新资源、科技服务中介、科技扶持政策互动对接的服务体系。
促进创新创业主体对接,是科技大市场的功能之一。
2016年以来已累计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培训、科技成果推介路演、科技投融资推介、科技创新创业沙龙、科技人才交流等创新创业活动300多场(次),帮助企业找技术、找资金、找人才,帮助投融资机构找项目,帮助科技中介机构找业务。
畅通渠道,推进创新成果市场化是科技大市场的重要功能。
科技大市场建成了优秀科技成果商城,设立了科技成果中心、知识产权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加强科技成果汇聚展示、知识产权评估评价、技术转移交易;在全市培育29家技术交易代办机构、1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做好工作;在重点企业设立科技联络员,及时了解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健全技术交易网络,提升技术交易活跃度。
2018年,全市技术输出336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32.71亿元,比上年增加56.5%,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上升到第7位;技术吸纳357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44.35亿元,比上年增加106.2%,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上升到第7位。
为有需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提供仪器共享服务,是长春科技大市场的又一项功能。
截至目前,进入科技大市场共享平台的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增加到1070台套。
在科技大市场服务窗口,一位正在办理大型仪器共享后补助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把气象测谱仪、夜相测谱仪等7台大型设备在科技大市场共享平台上进行了备案,如今已经有第三方使用这些设备,企业可以获得补助资金。
他表示,对于企业也是一个宣传,另外,企业有很多在经济上承担不起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使用。
目前,科技大市场建有1600平方米科技服务大厅,设有8个服务功能区,能够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技术交易、仪器共享、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科技培训、科技合作等8类创新创业服务。
据统计,长春科技大市场成立以来,已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2万多次。
经过几年的建设,长春科技大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科技资源集聚中心、技术转移交易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引导了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企业流动,在服务中强化了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围绕动能转换需求大力培育科技企业 近年来,长春市把培育和发展科技企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壮大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长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科技企业,具有人数不多、科研人员占比高、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等特点,具备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等优点。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长春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培育和发展科技企业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牛鼻子’来抓。
”孙国庆表示,近年来,长春市多措并举,突出发展培育和发展科技企业,为打造长春经济“升级版”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了解,尽管科技企业规模不大,但发展潜力“巨大”,多数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企业核心技术优势突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一些企业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或国际领先。
科技企业培育是长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长春市制定了《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发布实施了《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通过强化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计划引导,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长春近几年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研发经费补助,对转化科技成果、在金融机构发生贷款的“小巨人”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强化科技企业上市辅导,支持其改制上市融资,对在“新三板”挂牌的科技企业给予30万元补助;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活动也都给予相应支持。
为确保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近两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宣讲班60多场(次),培训企业人员3000多人(次),并对上千户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宣传和辅导。
如今,长春已形成科技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53户,比2016年增长129%;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到870户,比2016年增长92%。
永利激光、长光辰芯、长光宇航、北方化工灌装设备、禹衡光学仪器、迪瑞医疗、希达电子等企业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