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宝洁近年来的困境,有目共睹。
最近有一则新闻被许多人转发,说宝洁“退市”了。
老巨头的新颓势 当然,“退市”这个说法并不严谨。
因为宝洁虽然确实“退市”,但只是从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而其公司的证券交易量99.9%以上集中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而且,如果有投资者不愿意出售在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持有的宝洁股票,也能够自动转到纽交所继续交易。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只是一次技术性的操作,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因此,就此便闹出“宝洁退市”,实在是危言耸听了。
不过,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却也不只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标题党”故弄玄虚而已。
宝洁近年来的困境,有目共睹。
2008年宝洁销售额835亿美元,2013年宝洁全球销售额为739亿美元,到2017年仅剩651亿美元,2018年略有回升为668.32亿美元。
而且,销售额的下降也许可以用出售了一些品牌线来解释,但净利润的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2018财年前九个月的净利润下降40%。
许多人都说,宝洁老了。
说这话,也不只是对宝洁的担忧或唏嘘。
放眼望去,哪个当年威名赫赫的品牌不现出力不从心之态,哪个当年风头浪尖的公司不显出逆水行舟之势? 宝洁的老“对头”联合利华多年来同样日子不好过。
与宝洁一样,多次“整改”,时常“换帅”,一直难以摆脱颓势,到今年刚刚发布的财报,似乎利润才有了好转。
其他“老牌”亦然。
2018年6月26日,作为道琼斯指数创始以来唯一仅存的创始成分股通用电气(GE)被剔除出指数。
要知道,通用电气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时的初始成员,自1907年开始就持续在道指中占有一席之地。
百年老店的辉煌不是吹出来的,其股票在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累计涨幅达到4600%,按照股票市值计算,通用电气公司从1993年起跃居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直到2005年。
宝洁的广告是火山岩浆流 中国为宝洁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宝洁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算长。
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正式成立了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一个美国公司,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它来对了。
1988年的中国,人民群众开始一心一意地奔着小康生活去,但经济实力和物资供给仍然相当缺乏,宝洁们带来的精美产品让国人眼前一亮。
不仅如此,宝洁们的市场营销能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这种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公司管理与市场运营方式,让大家眼前一亮,为正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企业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么说绝对一点也不夸张。
在跨国公司们真正进来之前,你能在电视里看见的广告是怎样的呢?像“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已经算是其中精品,否则也不可能给全国人民这么深刻的记忆。
很多广告都是厂房浏览,加上我们一贯爱上镜的企业家(厂长)本人讲话。
应该说,那时的厂长们也都是“能人”,但他们显然在时代的约束下,完全不具备当前仍然一贯爱上镜的企业家们的优秀条件,不像王健林那么能歌或者马云那么善舞。
即使处在当时的语境下,也无法让人提起丝毫兴趣。
宝洁的广告则完全是火山岩浆流,一面世市场就能够全面折服沦陷无法自拔。
想象一下,从中年油腻男的讲座报告到清纯可爱女的现身说法,完全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对话。
当然,宝洁并不是卖萌凹造型的类型。
其早期广告很多都是非明星,长得好看且都显得端庄大气,这也是市场心理学,让群众有亲切感,容易有代入感。
宝洁更擅长的是“造概念”。
比如海飞丝的“去屑”,飘柔的“二合一”,潘婷的PRO-V维他命原,有些你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听起来就觉得很厉害。
一场科普一场培训 而且一旦有了星星之火就能够燎原。
现在所有洗发水的广告,将头发撩拨开来、飘扬起来,加上打光、加上放慢,可以说都不过是宝洁们的仿效品。
要说起来,或者还是宝洁自己的沙宣又开启了短发酷炫展示的洗发水广告新意,自然也招来了另一些仿效。
更不用说那些对市场心理学的掌控,对概念的创造,细分市场的分析和渠道的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买舶来品是一种荣耀,进入外企是一种荣耀。
真切回顾,这种“崇洋”并非没有务实的基础和道理。
倘若你用肥皂洗脸了几十年后,发现还可以用一种叫做洗面奶的东西,这玩意儿不但可以洗脸,还能够保湿、美白、去角质、清理黑头等等,你会不会心动? 到了物质非常丰富的今天,你或者会嗤之以鼻。
但是,在当年呢?你所心动的,难道只是一个有很多功能的产品?不!是你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有这么多需求。
这难道不也是一场科普? 而那些年里到处讲着、听着各种什么4Ps(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SWOT分析(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定位等等的人们,也并不是在追求潮流而已,大家确实从这些跨国巨头身上学会、磨练了更好的管理观念、市场思路、运营手法。
这难道不也是一场培训? 近年来常常有人说像宝洁这样的公司人才流出厉害。
反过来想,过去就有人把宝洁们叫做中国市场人才的“黄埔军校”,如今,他们不过是学成了而已,恰好遇见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当然会奔向各个新的方向,再做新的创造。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我们“崇”他们,心服口服也光明坦然。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迎头赶上,从而创造出我们的优势。
岂不是一件美事? 路很长 到了今天,宝洁们似乎重新成为我们当年看到的中年男形象,产品和品牌的老化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而现下的青春年少则是我们的阿里腾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跨国巨头公司的历史都很漫长。
GE已是百年身,宝洁则更长寿,其创立于1837年,那时还只是一家小作坊。
在漫长的岁月里,全球政治经济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也发生了许许多多。
它们也曾经历经起伏,战略方向也经历过许多转向。
以宝洁为例,也曾经以规模经济见长,不断扩大产品线,最多的时候旗下有300多个品牌,以占据尽量多的市场层次和细分。
现在又开始“瘦身”,以消除品牌模糊带来的定位不清。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巨头转瞬就成为历史。
像宝洁这样的快速消费行业公司,也非常注意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变化。
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宝洁也进行过内部架构的大调整,与现在一样,都必须适应新经济下的新市场需求。
而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全球企业研发经费排行榜中,宝洁排名第76位,年研发投入高达17.78亿欧元,高于腾讯控股的16.17亿欧元和联发科的16.36亿欧元。
在日用品行业,宝洁公司的专利数量更是高达数万个。
我们是在迎头赶上,但他们又何曾松懈? 或者,互相追赶的同时,仍然需要互相借鉴。
后记 正因为认识到差距,才能够虚心学习,才能够赶上和超越。
而过去的巨头们,又何尝不是在不断尝试、创新,始终追求时代尖端?因此,虚怀若谷永远都是需要的。
正是不怕“崇”也不怕“洋”,才能够吸纳众家之长,才能够赶上和超越。
我们从宝洁们身上得到了很多,宝洁们也从我们身上得到了很多,何须讳言呢?因此,开放包容永远都是需要的。
在新的时代,宝洁们需要再学习。
我们也是。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DF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