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三十而立,于人的成长来说,是承上启下之年,对一家企业来说,亦如是,这一年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往积累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开启新征程前一次重要的亮相。
作为首份上市险企的年报,平安整体业绩又一次实现稳健增长,营运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增长超越市场预期,获客数量再获突围、科技板块作为新增利润贡献点表现不俗。
每一次平安的财报发布,就像为市场投下的定海神针,对公司来说是一次不负众望的交卷,对整个市场来说,则是注入了重要的强心剂。
靓丽业绩再次让外界叹服这家体量已经达到万亿营收的巨型集团公司,依旧能够保持稳健增长,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始终能够坚定自己的方向,释放自身内含价值,超越市场期待。
在这背后,多元业务的综合金融架构、先进规范的国际化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不断增厚的科技护城河成为助推平安稳步奔跑的三股核心力量。
综合金融稳定大局 毫无疑问,过去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放缓,对于中国经济形势所面对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更是前所未有的。
对外受到美联储退出QE后对新兴市场的冲击与影响,对内则在一系列去杠杆政策下,新监管环境对金融、制造与贸易等行业带来的业绩波动。
从企业蔓延到行业,随即扩散到整个市场情绪。
幸而,泥沙俱下不可怕,大浪淘沙始见金。
回顾平安的一整年,窄幅震荡之下,却在逆势稳中向上,提升的分红派息能力直接证明了平安在整个市场中的定位——一个内含价值逐步彰显的稳定器,对于投资人而言,不曾有游资狙击的潮起潮落,而是一个有着核心中枢、长远战略的长期稳定的投资标的。
作为平安的核心业务在过去一年实现了逆周期成长,数据显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713.45亿元,同比增长35.1%,ROEV高达30.8%。
随着“保险姓保、回归保障”之风吹来,保险业开启了推进产品与渠道变革,逐步深耕保障型产品之路。
这对一直以来坚持走扎实业务路线的平安来说,实则开启了一条价值重估之路。
将依托“产品+”、“科技+”两大核心竞争力,在保险产品与渠道方面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实现了聚焦价值成长和响应监管部门“回归保障、量减质升、价值优化”的号召。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开门红”,平安并没有单纯追求保费增长的销售模式,而是提前转舵,回归常态化经营。
旨在通过在全年持续推动均衡产品结构,以实现业绩长期可持续增长和代理人队伍稳健增长的目标。
强大的科技力量也在不断提升保险业务的销售效率与服务体验。
平安的寿险业务中,代理人的增员、培训、队伍管理、销售模式等场景中已有效应用AI技术,开创性地搭建了一整套提升代理人留存和产能的解决方案。
依托该解决方案,寿险13个月留存人员的识别率高达到95%,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6.3亿元。
借助AI培训系统,平安寿险代理人平均绩优养成时间从36个月大幅缩短至15个月,与此同时,13个月人员留存率提升30%。
绩优人群规模也有望将从2018年的38.3万,扩大到2019年的45.9万。
渠道与产品结构的双重优化,进一步推升了平安业务根基的稳固与健康发展,也为平安的估值提供了强力支撑。
作为拥有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在选择业务条线时,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非盲目勾画版图,而是以在不同业务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为准绳。
因此,几乎每一年财报中,除了让人振奋的业绩数据外,公布的不同金融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销售数据也颇受市场关注,确切地说,这部分是平安独有的壁垒所在,从保险、银行、投资,围绕优质客户所形成的综合金融生态,不仅能够降低获客成本,也使得内部拥有了一个以金融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王国,从而又能反哺推动业务进阶,进一步建立拓宽了平安自身的护城河,也不断打破了成长的天花板。
从综合金融经营成效而言,客户迁徙及交叉销售成绩斐然,随着综合金融战略深化,客户在各产品线中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6,364万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较年初增长34.7%,在整体客户中占比34.6%,占比较年初提升6.1个百分点。
集团客户人均持有合同数2.35个,同比增长9.1%。
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3879万人次。
同时,保险业务交叉销售数据持续保持显著增长,2018年全年,平安通过代理人渠道实现产险、养老险和健康险新增保费514.53亿元,同比增长18.8%。
交叉销售的核心源自于庞大的寿险代理人团队,借助综合金融版图,代理人利用所有线上线下流量入口,推荐保险产品及其他多元金融、非金融类产品,在提升客户黏性的同时,实现客均营运利润的增强及代理人收入的提高。
数据显示,过去的2018年,平安实现客均营运利润531.25元,同比增长18.14%。
代理人收入月均6294元,同比增长0.7%。
管理制度保驾护航 不少人做投资崇尚巴菲特的理念,可实际投资操作中,往往会忽视他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找出杰出的公司,要在无数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那些真正实现了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自身之深厚实力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若要在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中,寻找出一家公司,平安当如是,而这些要素背后都离不开最核心的引擎——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司治理制度。
从马明哲到每一个平安人内心,都牢记着平安姓社会,属于全体股东。
就像马明哲常说的:“管理层就是打工仔,我们不为某一单个股东服务,而是服务于全体股东。
” 如果简单梳理平安的创立到发展,除了业务上以保险起家在产品、渠道、综合金融上一直跃进外,公司治理层面在从顶层架构上在不断优化、完善和更新,这或许是比外界能够解读到的业务变化,更不为外界所感知,但对于这家公司的基业长青与长期价值积淀影响却更为深远。
平安成立之初,就就采取了股份制结构,建立了股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有着非常分散的股权结构,目前单一最大股东是泰国正大集团,深圳市政府的持股平台深圳投资控股公司是第二大股东。
这两家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别为9.3%和5.3%。
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公司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
这就是为何平安总能登上各类百强榜,却没有管理层登得上富豪榜。
如马明哲所说,平安属于全体股东,那么平安创造的价值与效益亦是。
此次业绩报公布后,持续增长的利润与充足的偿付能力之下,平安又一次提升了现金分红水平。
据悉,集团拟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1.72元,同比增长14.7%。
如果算上平安在去年一季度已派发的30周年特别股息每股现金0.20元,平安2018年合计派发每股现金已经达1.92元,同比增长28.0%,饮水思源,价值共享。
当然,平安股权虽分散但合理,在内部平安建立起了健全的内控制度,相继引入摩根、高盛、汇丰学习引进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理念,结合东西方治理精髓,逐渐形成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执行委员会为一体的“五会”制度,建立了控制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相对平衡的决策机构和治理团队。
按照平安的董事会决议,股东无论大小,都必须秉持“三不”原则——不干涉具体业务经营,不派员参与平安经营管理,不与平安发生关联交易。
这样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就能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或许正是这样集众家之所处的公司制度,才使得平安总能所图甚大,所谋甚远。
2018年末,平安召开临时董事会,设立联席CEO集体决策机制,匹配“个人+公司+科技”三大事业群架构,不仅持续践行平安长久以来“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矩阵管理”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适应客户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及新业务发展模式,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人才梯队培养,而做出的战术性安排,更是力图在公司治理层面,完善执行委员会的决策机制问题。
对平安来说,这一步里程碑式的制度更新背后,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有为金融+生态战略需求的布局,各个子集团能够通过三大事业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1+N的产品和服务,综合金融、科技生态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融合得更加紧密,成效提速更快。
科技生态增厚资产 以道驭术,术必成。
从技术到平台,从金融业务到科技生态,平安的棋子越来越多,棋盘的边界延伸地越来越广,技术的边界在模糊,价值增长点却愈发清晰。
平安的每一步转型,都可以看做是一次投资价值的提振,可实际上,要看清平安的多盘棋,甚至多看远几步向来并不容易,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平安对科技的执着。
我们不妨数据用数据来说话,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67.70亿元,在集团归母营运利润中占比6.0%。
具体来看,集团旗下首个上市的互联网独角兽平安好医生,于上月已经公布了其首份年报,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为超2.65亿注册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全年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净亏损9.13亿元,较2017年减亏8.9%。
持续向好的营收与逐渐显露的盈利能力,平安好医生在年报公布后,股价也不断走高。
以服务B端为核心主体的医疗科技及金融科技公司,平安医保科技和金融壹账通,也已分别完成规模为11.5亿美元和6.5亿美元的融资,两家公司投后估值分别达到88亿美元和75亿美元,集团创新科技板块总估值已经近700亿美元。
除了上述四大独角兽外,平安敏锐地把握产业互联网未来方向触角,率先布局智慧城市,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入其中,构建完整五大生态圈。
年报数据显示,“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超过100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实施,涵盖智慧财政、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卫健、智慧海关、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司法、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治理等领域,惠及数亿市民。
如今的科技板块的亮眼表现,正是这家集团多年投入修炼科技内功的一个阶段性呈现。
近年来平安实现累计投入科研500亿,创立了超过10家科技公司,25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六大科技创新研究院,拥有了一万多项国际专利,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与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未来十年,平安表示,还将持续为科研投入约1000亿,建立技术孵化基金65亿。
基础科技的研发边界决定了应用层面的创新尺度。
海量的资金投入在一项项前沿科技得到了反馈,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高达99.8%、声纹识别技术准确率为99.7%,医疗影像相关技术在全球肺结节、胃癌病理、糖网等比赛中夺世界桂冠。
智能医疗影像产品赋能21个省,62个市,落地约200家医院。
技术赋能、业务协同、客户迁移、利润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安在科技上的持续投入已经不只是表现为业务结构上的调整,未来实则会为其带来估值模型上的重大改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没有一天停止过自己进取的脚步,由内向外幻化渗透着自己的改变与创新,深远布局、坚定战略、强大执行力与锐意的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的40年间,各个行业从高速起步一路驶向了稳定发展,从追求数量转而升级为追求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无疑也警醒着投资市场的的转变,真正价值投资时代已经开启。
在新中国迎来建国70周年之际,这个屹立在时代潮头的企业,又会交出怎么样的一份答卷,一起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责任编辑: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