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标注册-直接挑战同级别“销量王” 上汽放言荣威i6 PLUS要比肩朗逸-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49 2019-03-25 20:10:07

“荣威i6 PLUS是朗逸升级版。

”3月21日,在上汽荣威i6 PLUS品鉴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表示。

在品鉴会现场,荣威i6 PLUS与一辆上汽大众朗逸PLUS同台放置,上汽荣威以此表明了这款车不惧怕与朗逸进行直接对比,并放言要在市场上挑战朗逸的地位。

之所以敢这样对标,是因为荣威i6 PLUS和第一代朗逸来自同一个团队。

“在技术和品质上,我们全新荣威i6 PLUS已经跟朗逸不相上下了,甚至有些地方比朗逸做得还要好。

”上汽乘用车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觉慧表示。

20年前,他主导开发了第一代朗逸,如今,这个团队在上汽乘用车开发对标朗逸,甚至是多方面进行了升级的产品。

“我们的产品供应商体系,跟朗逸的供应商体系其实是一样的,都采用国际一流的配件供应商。

”他说。

2017年2月份,上汽乘用车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家轿”荣威i6,欲复制荣威RX5的成功经验在A+级轿车市场树立标杆。

而荣威i6 PLUS则在荣威i6的基础上,通过平台的升级,对驾驶性、舒适性、NVH性能都进行了升级优化。

据了解,全新荣威i6 PLUS的诞生平台对标大众MQB平台,帕萨特、朗逸、高尔夫等车型均源于此。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比肩大众MQB的技术平台。

通过这几轮的磨炼,我们这个平台的质量、成本已经达到了大众MQB平台水准。

”张觉慧说。

同样定位为A+级轿车的荣威i6 PLUS,车身造型沿用上汽“网红设计师”邵景峰操刀的“律动设计”。

在车身尺寸上,荣威i6 PLUS长宽高分别为4671*1835*1464mm,轴距达到2715mm。

相比朗逸,荣威i6 PLUS车宽和轴距实现了全面超越,甚至已经达到了B级车水准;配置也更加丰富,荣威i6 PLUS配有7英寸全液晶仪表、10.4英寸中控屏、ADAS主动安全系统、主驾驶6向电动调节座椅、前排座椅加热等配置,同时具备上汽乘用车产品的车联网优势,搭载最新的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解决方案。

“我们还可以用数据来说明荣威i6 PLUS就是朗逸的升级版,比如车身的刚度、NVH噪声的数值、操控等等。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陶海龙说。

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配置普遍都比同价位的合资品牌更加丰富,动力系统也在逐步跟上,相比之下,品牌溢价能力则成为自主品牌目前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而全新荣威i6 PLUS的最大改变在于,市场定价策略更加接地气,以低价高质抢夺市场。

尽管全新荣威i6 PLUS的具体价格尚未公布,但据上汽乘用车透露,已经确定会走亲民路线,并且这种思路的可行性在荣威i5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2017年上市的荣威i6尽管性能不错,但因价格原因,售价8.98万元-13.68万元的荣威i6,自上市以来月销量未达预期。

而2018年10月份上市的荣威i5定位稍低于i6,官方指导价为6.89-11.59万元,月销量短短一个月便突破了万辆,在2019年2月份销量超越了蝉联多年的冠军车型——帝豪,位列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第一名。

王晓秋称,调低荣威i5的售价是上汽对荣威品牌阶段性工作的反思,是整个团队放在一切包袱之后的艰难举措。

“市场越往下沉,我们的问题就越多,特别是四五线城市基本看不到我们的车和网络。

”据了解,荣威i5加上促销活动后实际起售价5.99万元,而配置则在同价位车型中最全,包括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等等,因此快速收获了声量和销量。

在自主品牌艰难向上突破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价格和品牌高度的关系,是所有自主车企面临的难题。

全新荣威i6 PLUS的低价策略是否会损害其品牌形象?“我认为并不是说价格低就没品牌了。

”王晓秋表示,中国市场6万元以下车型,没有一个自主品牌销量能超过大众,但大众仍然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没有受到低价的影响。

今年的汽车市场并不乐观,前三个月的销量并未显现回暖迹象。

面对中国车市的结构性调整,豪华品牌、合资品牌以及自主品牌,纷纷借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机会,下调了产品价格。

不仅如此,大众已经推出了经济型汽车品牌捷达,与此同时,丰田也于不久前在华新注册了两个廉价车品牌商标,由此看来,合资品牌抢占低端消费市场的战略趋势已经显现。

“合资品牌在轿车方面很强势,基本对自主品牌是‘双杀’,第一,品牌知名度比你大,利于从众消费;第二,价格杀得真猛。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说。

“2019年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残酷的一年,是要淘汰很多企业的,最后还能活下来就有希望。

”王晓秋称,全新荣威i6 PLUS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荣威的轿车产品矩阵,以更接地气的产品真正把四五线市场打开。

他认为,七、八万左右的合资品牌车型和中国品牌车型之间的差距,已经细微到不足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

“四五线市场的网络建立需要靠产品,目前我们的产品不能到达四五线市场,是因为四五线市场的消费者购买预算在8-9万区间,这个区间如果没合适的产品,就不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 在过去两年,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不断寻求产品的向上突破,但在车市由增量时期进入存量时期,伴随全地域性的消费升级,低端市场已经成为除了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新阵地,即使是微型车市场,也有诸如欧拉、新特这样的品牌以更高品质的产品去重新耕耘。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第二轮厮杀已经开启。

“品牌上升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让用户理解到真正的品牌价值,才会有将来。

我也从来没想过,荣威马上就能超过朗逸,但几年之后,我们的机会就很大了。

”王晓秋称。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DF207)。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