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公募基金规范、透明的运作模式,一直被当成资管行业的标杆。
相对而言。
私募基金行业经过了“野蛮生长”,发生在私募基金行业的诈骗及财富纠纷屡屡发生。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先后3次被冒用名义进行诈骗,相关基金公司也迅速发布防范提示公告。
具体来看,3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南方基金、诺安基金和平安基金。
从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不法分子诈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员工及旗下基金名义,通过联系投资者、诱导投资者扫描二维码登录诈骗页面、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等方式从事诈骗活动。
年内3起冒用基金诈骗案例 3月20日,南方基金连夜发布了《关于注意防范冒用南方基金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提示》的公告,指出市场上有不法分子冒用南方基金、南方基金员工及旗下基金名义,诱导投资者扫描登录“智投宝/定投通”等链接,诱骗投资者转账的类赌博游戏,其虚假网站也与南方基金类似:诈骗网站网址为http://nanfangjj.com,而南方基金网址为http://www.southernfund.com。
事实上,虽然发生在公募基金身上的冒用名义案例并不少,只不过近年来投资者防范风险意识加强,不法分子越发难以得手。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2007年3月份发生首起冒用基金公司名义的案例发生,截至今年3月24日,已经先后有155起关于冒用基金公司名义或冒用单只基金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例。
其中去年有5起,今年已发生3起。
今年3月17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表示,该基金公司通过舆情监控发现,部分投资者声称通过一款名为“花生宝”的平台进行贷款,该平台存在“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情况。
而在此前,“花生宝”是该基金公司已经申请成功的注册商标,但此平台并非由平安基金所运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诺安基金也发布了关于提醒投资者注意防范不法分子冒用诺安基金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提示性公告:市场上有不法分子冒用诺安基金名义,利用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的方式,从事充值返现等诈骗活动的情况。
投资者防骗要注意三点 从去年以来发生的8起冒用基金名义的诈骗案例中,《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相关基金公司除了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诈骗信息的公告外,还提示投资者提高对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防患于未然。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现异常的业务或优惠活动需警惕。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公司不会通过微信等方式想投资者发送二维码图片或劝导投资人下载基金公司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者向投资者索取资金等其他个人信息,更不会举办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投资者在遇到异常的基金公司业务及活动时,要提高戒心。
第二,投资者需要官方核实基金公司的真实信息。
多起冒用基金名义的诈骗案例,大多诈骗分子均是通过与相关基金公司比较类似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域名等信息混淆投资者试听。
投资者在核实这些信息时,可以到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核实基金公司的注册地址、网站网站、客服电话等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客服电话核实相关信息。
第三,投资者要提高对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
不要轻易拨打网上发布所谓基金公司客服电话或登录其他钓鱼网站,不要通过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或投资相关公司基金产品,谨防上当受骗。
多家基金公司在发布公告的同时提醒投资者,若投资者发现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要主动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一旦投资者已被不法分子获知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或投资者已遭遇资金损失,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联系相关公司进行基金账户操作。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