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商标注册-东软集团(600718.SH):20年老兵的价值被低估了吗?-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33 2019-03-30 20:10:25

东软集团于1991年成立,于1996年上市,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通过CMM5、CMMI5认证和PCMMLevel5评估的软件企业。

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坚持以软件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智能互联产品、平台产品以及云与数据服务。

近期,二级市场上软件板块走势抢眼,东软集团的股价也是节节走高。

排除市场短期炒作的因素,笔者认为,东软集团的基本面同样颇有看点,存在价值低估。

下面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1 东软集团为什么会被低估 1、国企、校企通病 也就是技术与研发领先,但产业化落后,管理落后,费用太高,利润率太低。

比如说光明乳业与伊利股份,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海正药业与恒瑞药业。

主要原因是管理层的利益,上市公司的利益捆绑太小。

所以国企改革,要推出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案。

不过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激励还是不够。

东软集团自2015年以来,通过股权转让与二级市场买入,管理层已经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

东软集团2015年到2017年,管理层持股为12.27%,2018年底到2019年3月,又回购了3%多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等。

所以,上市公司利益与管理层已经是完全一致了。

回顾东软的增持与回购进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第一阶段,2015年7月,东软控股受让阿尔派持有的东软集团5.01%(按当时股本计算的比例)的股权,管理层开始大比例增持上市公司股权。

(2)第二阶段,自2016年12月7日至2017年6月6日,东软控股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164.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7%,增持平均价格为18.83元/股,增持总金额合计17.26亿元。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前,东软控股的持股比例为5.00%。

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后,截至2017年6月6日,东软控股持股比例为12.3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注:公司发布东软控股增持计划,从原有第一个大股东(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和第二大股东(阿尔派),通过大宗交易以及协议转让的形式来进行增持。

) (3)截至2019年2月28日,东软集团已累计回购股份39,833,97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21%,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4.53亿元(不含印花税、佣金等交易费用)。

也就避免了褚先生的境遇,或者说健力宝的情况。

青岛海尔,美的集团,TCL集团当时都是改制成功。

当时,青岛海尔,TCL集团对于郎教授国退民进不回应,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而科龙电器的老板,却把事情公众化,却锒铛入狱。

2、市场很难理解其业务,并给出合理估值 除了上面说的管理水平低,管理层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外,还有一点就是业务太杂,券商分析师也很难给出清晰的逻辑。

2 核心业务分析 2018年半年报,公司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1.5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51%;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5.7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77%。

东软集团在社保,医保,医院,金融等领域已经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拥用巨大的用户数。

如何将客户与用户转换成业绩与利润,是东软集团未来发展的要务。

而东软集团下面的几家核心子公司,就发挥联接东软集团生态资源与其产品、服务的功能。

东软集团核心子公司介绍 2014年底,公司发布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告,弘毅投资、CPPIB、高盛、通和、东软控股合计出资11.33亿元人民币购买公司持有的东软医疗的部分股权;并且,上述公司以及东软医疗员工持股公司共同对东软医疗增资16亿元人民币。

另外,弘毅投资、高盛、协同创新、熙康员工持股公司以及东软控股合计对熙康增资1.7亿美元。

主要加大了三方面的投资: (1)高端医学影像设备(16亿元),具体用于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境内外的并购资金; (2)熙康云平台(1.7亿美元),继续对熙康云平台进行搭建和完善,集中在产品服务研发、市场拓展和健康管理服务网络的完善等方面; (3)新兴IT技术和业务方面(11.33亿元),主要用于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互联网解决方案、汽车信息技术以及核心平台产品等方面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东软医疗: 联影医疗2017年9月15日,联影医疗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3.33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333.33亿,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

现在估值大约60亿美元。

但是其产品线与东软医疗完全一致,销售收入与东软医疗也差不多。

当然,从研究新品的速度上看,联影医疗已经后来居上,赶超东软医疗。

东软望海: 国新健康(海虹控股),及停牌收购的上海京颐科技,主要是医保控费、医院供应链管理等业务。

东软望海,医院供应链业务2017年已经达到百亿元人民币交易额,为三甲医院的60%提供服务。

2017年11月14日,东软集团、平安人寿、泰康、东软控股以15.04亿元对东软望海进行增资;其中,平安人寿、泰康作为战略投资人,增资金额合计约14.42亿元。

增资完成后,平安持有东软望海的股权合计占比34.8%,泰康为15.6%,东软集团不再拥有对东软望海的控制权。

作为医疗行业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最大的供应商,东软望海正在加速从软件到互联网和大数据业务的转型。

2017年5月,东软望海的供应链团队组建不到一年半,一头连接医疗机构,另一头连接医用耗材供应商的“供应宝”正式推向市场。

截至2017年底,“供应宝”在线供应商超过1万,年度签约515家医院,在线交易额超过百亿。

东软在1994年就开始进入社保。

背靠着东软强大的资源,在与地方人社部门的紧密联系上,望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其在DRGs上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健康点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软望海在DRG上的商业模式以提供运用服务而非卖软件为主,服务对象为社保部门。

但未来,其服务对象将转向商业保险公司。

目前,东软望海已与平安签订协议,将来平安使用DRG数据做商业保险支付时,会用DRG提供数据带来的保险费按百分比支付给望海。

东软熙康: 东软熙康,主要是云医院,远程医疗等,和国家的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国家政策相契合,类似于春雨医生。

熙康云平台是东软互联网医疗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成立于2011年,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通过ICT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构造一个涵盖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养老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使优质的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

东软熙康的云医院,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趋势。

第一种要分享的是三级医院专家资源。

有人说:三级医院医生本身就很忙,如何真正分享?东软熙康则认为其实不然,一旦在云平台上的医生数量足够大,形成了“三级医生池”,借助于医疗信息化合理的排班规划,能够保证三级医院医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亦然能顺利承担远程会诊的工作。

第二种要分享的是“非常烧钱”的检验和影像设备资源。

这种分享针对的设施配置较差的基层医疗机构。

东软熙康线下有16家健康管理中心,拥有一级医院的牌照,配备有CT、核磁、彩超,以及其他化验的所需的设备,同时也配备有医生,这些中心不抢大医院“生意”,专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第三方检验和影像服务。

东软熙康的收入目前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自有实体医疗机构,比如目前一年的健康管理收入接近两千万元;第二部分是线下医院使用其云医院平台的接入服务费,宁波8月份出台的宁波云医院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接入云医院平台的各家医院都需支付这一费用;第三部分来源于政府,是服务公共卫生的医疗信息化项目费用。

此外,东软熙康还开展了一些直接针对C端用户的垂直服务例如慢病管理,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东软睿驰: 东软的汽车电子业务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之一。

自从公司1991年成立以来,已经有26年的业务发展历史。

智能汽车互联业务蓄势待发。

公司近期公告东软睿驰收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定点通知,将选择东软睿驰作为指定款新能源汽车的部件供应商,为其供应电池包PACK,预计未来两年涉及总金额为20亿人民币左右。

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国内领先。

东软于2004年成立了汽车电子先行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基于图像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及产品研发。

迄今为止,在汽车辅助驾驶领域,共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4项,其中已经授权专利40余项,包括国内专利30项,国际专利10余项,领域涵盖车辆检测、行人识别、障碍物检测、道路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头灯检测与标定、接近对象检测等技术方向。

3 如何才能价值回归,或者股价回归? 政策趋动 1、国家软件支持政策随时出台 最近A股走势比较强势的中国软件,是由于其产品稀缺性及卡位优势,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还有预期中的软件行业支持政策。

中国软件有自主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上市公司标的只此一家。

从PS来说,2018年2月最低点时PS为1,也就是50亿的销售收入,但市值为50亿。

相对于A股,或者国际上的软件股来说,确实是低了。

用友网络,卫宁健康等PS基本都是10左右。

当然,中国软件的净利润来看,估值高得离谱。

此处,就看未来软件行业是否存在整体毛利率上升的可能? 从正面看: 一是中国软件工程师的收入,最近几年其实上升缓慢,或者说已经没有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

主要是大学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增长超过了软件行业的增长。

而软件行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薪资,所以从成本端看,极为有利。

二是圈地基本完成。

用友网络,卫宁健康,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都在不同的子行业中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有了市场份额,公司最终目标是转化为利润。

能否转化成利润,还是看竞争格局,以及可替代性,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三是国家国家出台软件行业发展政策,从教育,政府招标,税收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2、医保控费、DRGs政策推动 2018年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称,将组织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申报工作,原则上各省可推荐1-2个城市作为国家试点候选城市,通过DRGs付费试点城市深度参与,共同确定试点方案,探索推进路径,制定并完善全国基本统一的DRGs付费政策、流程和技术标准规范。

2019年医保改革全面提速,三级医院迎来电子病历升级与DRGs应用推广大年。

龙头医疗信息化服务商迎来确定性应用需求升级投资机会,且在改革深化下,有望加速处方流转、商保控费等创新业务的商业化落地。

相关公司,医院信息化龙头服务商:卫宁健康、创业软件、万达信息、东华软件和思创医惠;DRGs+控费服务公司:东软集团、久远银海、国新健康。

比较一下卫宁健康,东软集团的市场份额与市值,东软的低估太明显了。

毕竟这只是东软集团的一部分业务。

事件趋动 1、四家子公司分拆上市。

由于刘积仁先生参加了民企座谈会,提出了分拆上市的困难,显然现在是可以上科创板的。

而且会被优先考虑。

2、联影医疗,春雨医疗,国新健康等市值的比价效应。

3、比如和华为在医疗器械等领域合作。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华为终端有限公司3月21日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新增“销售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等多项业务。

对此,华为方面26日回应称,华为只是做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设备连接;在此基础上,未来可能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健康医疗辅助解决方案,华为不可能做纯粹的医疗设备。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很有可能是,华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具有测血压、测血糖之类的功能。

此前苹果已通过建立权威的健康数据平台,并与顶级医疗机构和健身器械公司等多方合作,为AppleWatch打造了一个开放的数字健康生态圈,这使得智能手表的功能从健康追踪上升到了移动医疗和健身设备的层次。

机构认为,技术的成熟将为可穿戴设备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健康、运动、保险等有望首当其冲。

华为与东软集团合作提供医疗、交通等领域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提供软件及服务,华为提供ICT基础设施,双方充分发挥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通过联合方案设计和市场拓展,推出数字医院解决方案、LTE地铁乘客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和移动办公解决方案等。

未来双方合作领域将逐步拓展至政府及公共事业、医疗、能源、金融、交通等行业领域。

业绩趋动 1、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实现后,PS为2,通过费用管理,成本管理,效益提升。

2、2019年一季,半年报比较重要,能否有突破性的好转。

企业降增值税,减社保等,对东软集团这种销售收入大,工资支出高的企业,业绩有一定的提升。

4 小结 巴菲特说,低估就象看人的胖瘦,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东软集团的低估还是存在不错的博弈机会的,有较高的安全边际,赔率很不错。

而这几年只有海通证券出过深度报告。

待其收入出现上升,管理水平提高,毛利率回升时,东软集团的价值就会慢慢被市场所认知。

沪电股份在2011年-2017年,业绩一直不体现,市场长期无人关注。

2018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出来后,成为5G通信行业的白马股。

届时,二级市场、券商分析师将东软集团作为白马股来分析和对待,也不必感到意外了。

(文章来源:格隆汇) (责任编辑:DF406)。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