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和引领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昨天,《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东莞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大幕开启了,创新引领将变成澎湃动力。
到2020年,东莞要建设创新强镇10个,认定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10个。
加强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实施意见》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到城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宏观管理、政策扶持、监督指导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作用。
立足全局和长远,加强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主动集聚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强化与香港、深圳、广州等周边地区的联系,强化部门协同、园区协同、镇街协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多方联动共同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到明年建10个创新强镇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此,东莞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贯穿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链条,具有东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较大提升,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创新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建成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大影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到2020年,全社会R&D(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2.55%提高到2.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5798家提高到7000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从2018年的130人提高到150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8年的26.2件提高到35件。
建设创新强镇10个,认定培育100家创新型企业,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10个。
而远期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
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拥有一批国际化创新型领军人才,聚集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形成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掌握一批颠覆性核心技术,建成粤港澳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支持知名大学来合作办学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大学来莞合作办学、共建国际化学院及建立研究机构。
大力推进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引育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支持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参与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省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研究;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和国际联合研究生院建设。
此外,东莞还将强化重大平台的带动作用。
提升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水平,强化对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
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海湾新区,打造国内外高端智造业总部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和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
推动银瓶合作区建设,全力打造东莞东部区域中心和省级新区。
相关 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东莞发展的第一动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钟宏连)昨天上午,东莞召开科技创新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大会,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东莞科技创新水平。
梁维东表示,对标全国、全省和先进发达地区,东莞还需发挥好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以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跨越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关口。
要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力度,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东莞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梁维东强调,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东莞科技创新水平,努力让创新活力在东莞大地上竞相迸发,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东莞发展的第一动力,尽早把东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会上,市政府与科技日报社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市科技局分别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松山湖管委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框架协议、联动工作协议,与长安镇、石碣镇、常平镇、厚街镇、石排镇签订创新强镇联动共建协议等。
焦点 《实施意见》六大创新突破点 《实施意见》从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环境五方面提出了20项举措。
创新突破点主要有六个: 一是高标准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着力吸引先进材料领域的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轴作用,着力解决先进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支持建设未来创新样板工厂和成果转化产业区等。
二是组织“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建立技术创新项目库,按照长期培育、动态调整、小额起步、逐步加码的方式给予支持。
引导方向是加强与省科技厅联动,鼓励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的立项支持。
三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
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大胆放、高效管和贴心服,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二次革命”,实现自我造血。
四是培育百强创新型企业。
遴选100家创新研发能力强、创新人才集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百强创新型培育企业。
强化穿透服务,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协同机制,努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五是推动创新强镇建设。
鼓励有工作基础、有实施条件、有积极性的镇街规划建设创新强镇。
鼓励创新强镇大胆探索,重点在引进产业化高端人才、打造特色平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鼓励镇街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六是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
围绕东莞五大领域十大重点产业,主动走出去挖掘各个行业的领军人才,重点对接香港的高校院所创新资源。
探索组建高水平的产业战略科学家智库,吸引更多人才来莞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撑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DF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