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商标注册-视觉中国柳暗花明?强势开板涨逾7% 基金精准预测“三个跌停”止住!-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49 2019-04-17 20:10:04

摘要 【视觉中国柳暗花明?强势开板涨逾7% 基金精准预测“三个跌停”止住!】被市场预期将“跌跌不休”的视觉中国,竟在4月17日强势开板,仅三个跌停板就结束了连续跌停命运。

不仅如此,视觉中国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板,暴涨达10%,截至上午收盘,视觉中国涨幅仍在7%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视觉中国(000681.SZ)太刚了! 被市场预期将“跌跌不休”的视觉中国,竟在4月17日强势开板,仅三个跌停板就结束了连续跌停命运。

不仅如此,视觉中国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板,暴涨达10%,截至上午收盘,视觉中国涨幅仍在7%以上。

基金精准预判估值 视觉中国的开板,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是多家基金公司此前对其估值下调幅度之精准。

在视觉中国深陷舆论风暴期间,中银基金率先于4月12日晚(上周五晚)下调视觉中国估值,其后交银施罗德、财通、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跟进,于4月13日早间(上周六)接连发布调整视觉中国估值的公告。

从估值下调程度来看,中银、博时、财通等将视觉中国估值价格调整为20.41元,相当于在4月12日收盘价25.20元的基础下按照2个跌停板估值,这是此次基金公司集体下调视觉中国估值时给出的最低价。

此外,交银施罗德的下调估值不到2个跌停板,给出的预估价格为21元。

而今,视觉中国在4月12日跌停的基础上,连续两个跌停后及时刹车,对于此前基金给出的估值调整几乎是百分百“完美印证”,不得不说此次基金公司对视觉中国股价走势预判之准确。

不过,视觉中国的这般走势还是令诸多市场人士倍感意外。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面临超大解禁压力的情况下,在现有价位抄底视觉中国的风险相当之大。

根据计划,视觉中国4月12日将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约合解禁市值103.3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55.39%。

即便“黑洞”风波消退,解禁带来的压力确实实实在在存在的。

人民网“凑热闹”暗含杀机 此次视觉中国“黑洞”事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于人民网4月14日发布一则倡议。

4月14日,人民网发出倡议:全国主流媒体应尽快在图片采编、使用和版权交易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实现共融互通,建立合作联盟,成为图片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民网旗下的“人民图片网”愿与兄弟媒体携手探索。

该则倡议被市场解读为释放了人民网意欲一统图片版权市场的信号。

不少人士认为,如若人民网在此次事件中借机崛起,视觉中国的市场地位可能将遭受重创,未来生存空间将极其有限。

也是在上述人民网的倡议发布之后,市场上唱空视觉中国的声音陡然加剧,“视觉中国的股价必定会一泻千里”一度成为共识。

不过,视觉中国最终抗住了股价连续跌停的压力。

一个重要变化在于,在视觉中国遭受了极大的舆论争议之后,其本身盈利模式是否完全不合理,开始逐渐受到讨论,其原本遭受非议的一些问题,也不断被“拨清迷雾”。

4月17日,一位受访机构人士指出,“视觉中国的这次风波发酵成全民讨伐的事件,背后肯定存在情绪化带来的误伤。

如果视觉中国把没有版权或者没有得到授权的作品拿来起诉索赔,当然是存在问题的,但如果是有版权或者有授权的作品,即便是索赔一万次也没有问题,一味否决其商业逻辑显然是不合理的。

” 或许,正是由于视觉中国商业逻辑从被全盘否定,到逐渐被客观分析,使得其原本被预期“连续跌停”的股价走势遭遇反转。

人民大学法律研讨会折射一线生机 在视觉中国的这场“黑洞”风波中,确实有不少法律界人士并不认可舆论针对视觉中国的诸多讨伐。

微信公众号“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4月16日的推送文章称,4月15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发起了“视觉中国事件法律问题研讨会”,众多高校的学者以及版权管理部门代表、律师代表、摄影师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

在此次会议上,多位专业人士从法律角度发表了对视觉中国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的看法。

对于视觉中国备受舆论“讨伐”的诸多问题,上述人士普遍持反对态度。

记者摘选了部分参会人士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 引起热烈讨论的“黑洞照片”到底是不是“照片”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用相机拍摄的照片,黑洞照片是通过大量技术手段还原的,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黑洞照片不具有艺术表达和独创性,可能跟著作权保护的初衷不太相符,通过著作权法来保护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保护方式。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制度上我们对于著作权没有像专利、商标、所有权一样有公示的制度,公众可以通过公权力背书的方式了解权属,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署名很多时候不能再证明权利的归属。

视觉中国用水印这种不太谨慎的权利主张方式,同时又是通过万众瞩目的黑洞照片这样的方式放大,导致了这样的舆情事件。

但是不能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商业模式。

其实在中国乃至在全球,现在互联网作品保护的主要问题不是保护过头或者说滥用权利的问题,而是保护不足的问题,恰恰是这种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版权保护途径。

相比于视觉中国给黑洞照片标上水印更不理性的做法是,出了一个事件,不考虑背后来龙去脉,不按比例分配责任就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一家公司,这并不符合商业逻辑和互联网发展的要求。

视觉中国在这次事件中也不是完全无辜的,它的做法让大众怀疑了它的诚信程度,可能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行一些积极的引导,为图片经营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加强支持良性商业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些公权力背书的系统和体系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海君: 视觉中国是互联网时代版权价值实现的有益探索,是一个好的交易平台,有利于版权人版权价值的实现,客观上也使得许多摄影师的收入有所增加。

视觉中国对海量图片的运营能提高了利用效率,并且使得各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可以非常有效、高效地处理作品的版权问题。

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还是不能够对它进行道德绑架,采取非理性的做法。

我们仍然需要从法律法规的遵循,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网上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视觉中国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是非法集体管理组织。

什么叫集体管理?什么叫非法集体管理?这本身就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如果一个组织购买版权,运营版权,分配相应费用的行为都属于非法集体管理的话,那么现在包括一些规模很大的平台都在运营版权,就都可能成为非法集体管理组织。

关于图片的版权运营,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我们要依靠技术的力量,要建立很多机制,比如信任机制、作者权利归属的查明机制等等。

武断地做出关停网站的意见,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说这么多的摄影师,在这个空档期,他们的权利实现就会面临很大的障碍。

对使用方来说,同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有一些大规模的图片使用方跟视觉中国签订的使用图片的合同,有的可能是百万级、千万级的规模,在视觉中国关闭期间,合同就没办法履行了。

北京嘉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晓宇律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跟视觉中国订有一揽子的协议,许可的图片使用的数量百万级以上的,一年使用的图片达100万、200万张。

假如使用了视觉中国提供的图片被诉侵权的,就得由视觉中国出面解决,要赔偿也是视觉中国来承担。

关于国旗国徽的版权问题,必须明确图片版权保护的客体是国徽本身还是那个照片。

事实上,要拍一个正面的、清晰的、不反光的国旗国徽,其实很不容易,可能还需要动用特殊设备才能完成。

这样的照片是有著作权的。

此外,图片的使用还涉及多维度授权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曲三强: 黑洞照片带来的不是法律上的疑难问题。

什么是作品?什么是合理使用?这些问题法律规定很明确。

所谓“版权流氓”是一个道德审判标签。

只要依据法律通过正当途径维权,无论是维权一次还是一万次,都无可指责。

道德和法律有发生冲突的时候,道德作为立法的精神和基础,但立法之后有了法律就应该依法办事。

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孙远钊: 这个黑洞的图像从根本上讲就不是照片,只是一个图像。

到底这个图像有没有著作权,值得讨论。

但是,权利人维权乃是天经地义。

著作权同其他知识产权一样,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动态平衡,调节权利人权利和社会公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时必须是微调,如果想要一次性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情更加棘手,甚至不仅已有的问题没解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涉及著作权的问题一定要个案解决,避免大笔一挥大刀一砍。

公权力的干预不能太简单粗暴,整改也不应该是直接关停网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F120)。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