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一级市场融资,一般经过多轮融资后,才会开始走向上市之路,东曜药业在B轮完成后,就开始提交IPO申请。
已完成1.02亿美元B轮融资的抗肿瘤药企东曜药业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工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B轮融资后就想上市? 根据数据查询,东曜药业2018年8月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有:汇添富医健投资,成为资本,维梧创投,元大创投,国泰创投以及晟德集团,融资额达到1.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
一级市场融资,一般经过多轮融资后,才会开始走向上市之路,东曜药业在B轮完成后,就开始提交IPO申请,这是为何?原因源于现金流问题。
作为一家未盈利企业,东曜药业收益来自于:(i)与商业化S-1(一种经大鹏药品许可的肿瘤药物)有关的营销服务佣金;(ii)向若干制药公司提供CDMO及CMO服务;(iii)收取的对外授出的TAB014许可费。
而在2017年与2018年收益分别为5160万元与3921万元,没有进一步扩大收益,反而在第二年因为中国销售S-1价格竞争导致的佣金费用降低导致收益萎缩10.6%。
与此同时,研发支出增幅明显。
东曜药业在2017年用于研发支出中的临床试验费用为4123万元,2018年扩大临床试验费用,用于其花费9046万,几乎翻倍。
作为研发为核心的企业,临床试验支出增幅明显无可厚非,与此增长几乎翻倍的还有员工福利。
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研发的员工福利开支由2017年1980万增加至2018年3975万,增长翻倍,披露中原因说因人手及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而增加。
从总财务报表来看,东曜药业2017年与2018年年内亏损分别1.48亿元,2.69亿元,两年总亏损4.17亿元。
作为2010年成立的苏州药企,就算累计A轮融资2400万美元与B轮1.02亿美元,总计也不过1.26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8.4亿人民币。
两年已经花去过半融资,更何况2010成立至2016年的财务状况并未披露,融资后现金流还剩几何,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图表一:财务报表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2 在研产品是否过硬? 能否通过上市飞黄腾达,说白了还是要看他的在研产品是否过硬。
目前,东曜药业产品系列包括七种在研生物药及五种在研化学药物,其中包括四种在研生物药处于临床阶段。
12种在研药物当中,最先进的在研生物药兼核心药物TAB008(贝伐珠单抗生物)正在进行第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推出。
图表二:在研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诱发血管生长的生长因子蛋白。
TAB008(贝伐珠单抗生物)是一种抗VEGFmAb药物及贝伐珠单抗的在研生物类似药,以罗氏公司开发的贝伐珠单抗原研药产品阿瓦斯汀的品牌名称出售,阿瓦斯汀一直是最广泛使用的抗VEGFmAb药物。
自2004年进入市场以来,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丰富的实际证据,2017年更是录得全球销售额76亿美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7年全球贝伐珠单抗市场达到76亿美元。
2017年中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达到人民币17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人民币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
图表三:中国贝伐珠单抗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3 核心产品能否打得过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贝伐珠单抗原研药产品阿瓦斯汀被纳入2017年2月发布的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价格下调至1998元/100mg。
此外,阿瓦斯汀保护专利于2019年到期,预计会有大量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市场价格会进一步下降。
截至目前,参与阿瓦斯汀生物类似药竞争的药企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复星医药等,均在临床III期阶段,尚未进行商业化。
然而有一家已经申请上市,将成为贝伐珠单抗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是临床试验最早的信达生物,而是齐鲁制药。
信达生物早前对照组不合格,复星医药临床试验主要终点不合格,而慢了半拍,东曜药业主要终点设计24周ORR较长,故而治疗周期较长。
图表四:国内贝伐珠单抗研发上市进展 等到专利2019年到期后,预计预测贝伐珠单抗国内上市先后顺序是:齐鲁制药、信达生物、东曜药业、恒瑞医药、华兰生物、百奥泰生物、天广实生物(贝达药业)、正大天晴、复星医药。
换言之,东曜药业可能并非最先上市的药企,在“4+7”政策下,能否保价又保量,这是需要考量的。
4 结语 贝伐珠单抗,是世界上第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用于多种肿瘤治疗,迄今全球已经超过上百万患者接受治疗。
专利到期,垄断市场变成完全竞争,进入医保,抗肿瘤血管生物药价格的下降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利。
作为已经进入临床III期的东曜药业,一边是即将放开的广阔市场,一边是入不敷出的亏损财务,他选择在B轮后便开始申请上市。
手握超10个肿瘤药企,能否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DF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