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商标注册-大同市云州区变样了-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36 2019-05-07 20:10:03

初夏时节,漫步在云州区的乡村,一排排新房住移民,一片片黄花奔富路,一张张笑脸颂党恩,一个个村庄换新装,一条条油路通四方…… 云州区位于大同市东郊,辖7乡3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耕地面积64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区。

自2012年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以来,云州区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这条主线,把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走出一条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阳光大道,全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到2018年年底,全区贫困发生率由30.8%下降到0.53%,圆满完成14项脱贫指标,在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实现了乡村振兴的顺利起航。

三级书记当好施工队长 云州区把握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

该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工程,建立了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一把手坚决扛起扶贫的主体责任。

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作战指挥部,设立了22个专项扶贫领导小组和9个日常工作小组,建成了区乡村三级指挥部视频系统。

区主要领导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坚持以上率下,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一线了解村情民意,逐村逐项解难题,以任务和进度倒逼乡镇抓落实;部门扎到一线搞服务,建立起全方位、全领域服务贫困村、服务贫困户的扶贫机制;所有区领导都有包联乡镇和帮扶村、户、人,三级书记走遍贫困村,访遍贫困户,带动形成了各级干部抓帮扶的浓厚氛围;区、乡、村三级书记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全面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党建与扶贫同步规划、同向推进、同步考核,让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推动脱贫攻坚。

全面加强“三基建设”,确保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着力构建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摘帽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

云州区扶贫指挥部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分析、一季一检查、半年一总结、年终总评估,通过问题研究会、现场办公会、专项检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督促推进,抓好信息采集和数据核实,确保了精准施策。

推行“一线工作法”,严督实导,严肃追责,倒逼各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真抓实干,坚持在脱贫一线发现、选拔和使用干部,增强乡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加快了基层干部和扶贫干部的成长,提升了他们个人的发展空间。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乡镇和贫困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分类建立问题台账,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全力补齐工作短板。

用活用足政策,用心、用情、用力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党建+黄花”带来一业兴百业旺 云州区有600多年的黄花种植史,有“黄花之乡”的美誉,所产黄花菜具有色泽金黄、角长肉厚、一花七蕊等独特上佳的品质。

2011年以来,该区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配套出台了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扶持黄花产业发展的政策,全力跟进服务,推动黄花产业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全区黄花总面积达到15万亩,盛产期的黄花7万亩,总收入达5.04亿元。

以乡村领办的乡社、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种植黄花3.8万亩,实现了除社保兜底外的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黄花”的目标。

按现行价格每亩收益8000—10000元计算,仅靠黄花一项产业,全区贫困人口就能实现持久稳定脱贫。

目前,“大同黄花”商标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产地保护认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中国国际农交会授予“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多次在国内、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18年9月召开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大同黄花”上榜百强农产品品牌榜。

“大同黄花”通过了原产地保护认证,成为全国黄花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品牌。

该区采取“党建+”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建黄花基地、办合作社、上产业链”,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几年来,全区涌现出一大批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唐家堡村张顺宝、吉家庄村刘猛、瓜园村李成、徐家堡村白继耀等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都是从自己带头种到带动群众种,他们带领群众抓住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自己富了也带动群众富,使一个个贫困落后的村变成了有奔头、有盼头、有希望的新农村。

在产业发展上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发展黄花产业的过程中,对于群众不敢种的,党员干部先带头种,做示范摸索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党员干部上门服务。

全区有83名党支部书记、650多名党员带头种植黄花,有81个种植合作社由村干部、党员担任法人。

该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每个乡镇都有乡社一体合作社,村村由支部书记引办村社一体合作社,倍加造镇9个村集体出资207万元组建公司,种植黄花1000亩,全部进入了盛产期,每个村集体一年就能增收25万元。

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规模都达到5万元以上。

该区把具有发展潜力的致富带头人作为组织的培养对象,把村级后备干部放到脱贫攻坚一线使用锻炼。

吉家庄村12名青年以每亩800元的高价流转土地,种植黄花2850亩,组建合作社吸纳504名贫困人口,带动全乡种植5000亩,注册的“吉家农庄富硒杂粮”供不应求。

近几年,全区返乡创业65人,成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进步的引领者。

该区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阵地,通过党员挑头、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吸收贫困户以合作经营、参加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区黄花产业已经呈现出由小到大,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星分散、人工晾晒、无序销售等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销售、品牌化跃升的发展态势。

全区黄花种植专业村109个,占到175个行政村的60%,在“人头一亩黄花”的基础上,300亩以上的大户发展到30家,黄花龙头加工企业14家、专业合作社95家,有力地带动了全区产业转型和脱贫攻坚。

《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云州区的黄花产业情况,介绍该区黄花产业发展经验。

大同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黄花产业发展大会,出台文件将“大同黄花”列为“一市一业”的龙头品牌予以推进。

移民搬迁让农民喜气洋洋 云州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转型的好机遇,作为锻炼干部、转变作风的好抓手,作为组织发动群众、激发内生动力的好途径,以党建目标凝聚脱贫力量,用脱贫责任倒逼党建履职,在党建与脱贫的互促互动中强阵地、补短板、转作风,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上省市区79支工作队3891名帮扶干部的精准发力,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保障了安全住房问题;“十三五”期间,该区易地搬迁投入资金6.8159亿元,共搬迁6041户134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17户12431人,同步搬迁524户1067人;危房改造投入资金8168万元,改造5834户。

此外,2016年之前,通过危房改造和抗震加固政策实施了9980户的危房改造。

通过委托第三方鉴定,所有贫困户均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在易地搬迁的同时,产业也提前规划,同步推进,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云州区委在持续转变干部作风,用心、用力、用情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也在扶贫一线锻炼了干部。

为打造美丽乡村,该区实施了大规模、大投入的乡村提质工程。

2018年,统筹5亿元资金,对辖区149个村庄(80个贫困村、69个非贫困村)分类进行了整体提质,垃圾分类、铺设污水管网、清理“四堆”、整治残墙断壁、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绿化美化,村村建起文化广场和村名标识,打造了2个省级文明村、15个市级示范村、23个区级示范村。

该区在乡村提质工程中,配套完善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民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局面初步形成。

在党建引领下,全区干部群众心中有思路有目标、手上有行动有干劲、前进有方向有动力,呈现出热火朝天、蓬勃向上的发展干劲,展现出“新产业、新农村、新农民”的良好态势。

乡村振兴绽放别样美景 生态是云州区的一张名片,森林覆盖率为34.8%,拥有105.6万亩林地,万亩以上的森林10处。

近年来,该区坚持荒山绿化与生态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金”扶贫模式,经济林托管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园区扶贫等模式,推动林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带动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得到了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局、我省主要领导的肯定,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被授予“国际健康养生基地”称号。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8年8月份空气质量指数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该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资本转型,发展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杏果经济林、小杂粮、中药材、蛋鸡养殖、都市农业、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等多种特色产业项目,不断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全区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0万亩;现代化养鸡企业6家,规模达到200万只,占到大同都市区禽蛋消费市场的60%以上;经济林7万亩,都市蔬菜6万亩,中药材2万亩,油菜、葵花、高粱等景观农业1.5万亩,惠及群众7.1万人次;80个村的光伏电站项目已并网发电,形成了黄花为主、多业发展、势头强劲、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此外,认真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商业补充医疗和参保缴费、扶助器具免费适配、特殊困难帮扶和省医保“136”政策,落实“两免一补”和营养餐、大学生助学贷款等政策,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及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扶,通过扶贫“爱心超市”的模式为贫困户在卫生整治、护林护路、治安巡逻等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农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水平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收入。

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利用火山、黄花、桑干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销售农副产品、特色工艺品等增加收入。

2018年,全区旅游收入达12.48亿元。

眼下,云州区以党建为引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扬起乡村振兴的航帆,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上,保持云州区高质量的初速度,朝着“建设美丽富裕幸福云州”的目标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DF512)。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