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夏日的清晨,站在大宁县昕水镇白杜村头眺望,眼前的苹果园一片连着一片,树上挂满了刚套上纸袋的幼果。
还未走进果园,便听见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早起的工人师傅和果农们正在趁着天气凉爽安装涌泉滴水管道,清风吹来,空气中夹杂着诱人的清香,忙碌的果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白杜村共辖3个自然村,现有362户,1105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300人,低保户55户71人,五保户2户。
全村4720亩耕地,其中垣平地3200亩,因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苹果树的生长,村民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栽植“国光”苹果树,但由于品种老化,管理不善,产量较低,生活十分困难。
近年来,昕水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有机大宁”的新思路,把白杜村列为全镇苹果产业示范村,不断加大“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建园、统一栽培模式、筛选优良品种,在苹果树栽植标准、实施程序、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部按照科学施工,要求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村委主任马旭平2010年秋在运城平陆县考察学习苹果管理技术后,给本村引进了100亩中熟品种凉香苹果,现已全部挂果,可带动30余户果农增产增收。
2015年他又从烟台引进200株烟富8号,对全村已经挂果的300亩富士老品种进行高枝换优,使苹果直接增收30%左右。
他说:“县、乡领导全力支持我们外出考察学习,还邀请技术人员来村里举办培训班,在果园内给我们传授管理技术,现在我们村里逐渐有了一批懂技术的‘土专家’,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的苹果个儿大,着色好,甜度高,不愁销售,果商来了争着要哩!近几年,我们在果园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引进和优化选育了凉香和烟富8号新品种,配套设施还建设了果园围网,安装了杀虫灯,新建了管理房,今后要逐步采取防雹防冻措施,使全村的苹果产业步入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 白杜村下辖自然村上麻束村的马兰生栽植优质苹果22亩,其中挂果12亩,全部换头嫁接成红富士凉香和烟富8号新品种,2017年收入8万元左右,连同在购买式造林工地打工收入9万余元,今年苹果套了10万袋。
致富带头人马宁平家的10亩果园中有6亩精品苹果,现已进入盛果期,经过他的精心管理,苹果产量高,质量好,价格好,每公斤买到7.8元,每亩收入2万元,最高的一年收入达到9万元左右。
“我们村的苹果园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逐步配套安装了涌泉滴灌设施,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天旱难坐果的事情了。
随着我家的苹果果树逐渐进入盛果期,收入将会实现翻番。
”马宁平对今后的苹果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党员带头、典型示范,经过多年努力,白杜村共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1500多亩,人均果园面积达到了3亩,2017年全村苹果总收入达到15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村”,昔日的穷山村因近年来苹果产业迅速发展而声名鹊起。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苹果产业是我们昕水镇垣面各村脱贫攻坚的最佳选择。
”昕水镇负责人说,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他们结合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尽可能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今后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整合各项惠农资金,在果园配套设施建设、小额农贷、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来建果园、学技术,带头发家致富。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探索建立电商销售推广平台,注册商标、及时发布信息、推广特色农产品,切实加大媒体推介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真正打响昕水镇苹果品牌,力争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DF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