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截止目前,滨海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6家,占全市比例超过4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53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万家、新三板挂牌104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78家,其中国家级64家。
建成各类众创空间7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1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7家。
2018年,滨海新区完成专利申请25718件,获得专利授权15055件。
累计有效专利量达到51569件,其中发明专利9256件,万人均发明专利31.02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过250亿元,占全市48%;滨海新区企业参与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主持或者参与完成天津市科学技术奖79项,占全市39.6%,技术发明授奖4项,科技进步授奖75项。
2017年,滨海新区全社会R&D投入168.65亿元,其中企业R&D支出165.67亿元;全社会R&D投入强度为2.51%,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47%。
着力推进重点研发平台建设 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合作,不断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打造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动力。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每天运行程序超过1400个,服务全国研发团队超过1600个,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天河三号E级计算机研制,总的目标是,确保在2021年7月(建党100周年)前建成,成为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依托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合成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科曙光获批组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未来将完成服务器处理器、智能计算芯片、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
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由科技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自2009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引进研发项目390余个,孵化培育企业270余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3位,为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企业技术升级优化和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依托军民融合研究院推动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物联网、北斗民用短消息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落户滨海新区。
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形成了“燕云”云管理器(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AVS2超高清视频转换器、数字视网膜等多项技术领先产品,孵化了一批以云圣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
清华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建院3年多来,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74人,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三大实验中心投入运营,落地科技项目23个,设立了天津清研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投资项目5个,累计投资额1470万元。
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远距离虹膜人脸一体化识别系统,并在多个关键领域推广应用。
截止目前共孵化科技企业3家,引进企业8家,申请发明专利63项。
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首批入驻项目群体智能操作系统研发已基本明确列入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积极推进项目适配推广工作。
浙大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成立联合实验室,已成功孵化科技企业20余家,总体估值约24亿元。
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了国内首款RapidIO交换芯片和国际首款高速可见光数字通信芯片。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截止目前,滨海新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其中国家级17家)、企业技术中心235家(其中国家级30家)、天津市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着力推动前沿领域产业技术攻关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前瞻布局核心技术研发,力争在高性能数据转化芯片、自主可控软硬件、动力电池、新型疫苗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杀手锏”产品。
一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由天津飞腾和天津麒麟研发的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组成的“PK体系”成为自主可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天津海光国产 X86芯片研制进展顺利,中科曙光发布全球首款在推理应用上采用神经元计算的服务器产品,南大通用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一飞智控、云圣智能瞄准细分垂直领域,成为行业领军无人机企业,唯捷创芯成为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射频芯片供应商,零氪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医疗数据解决方案提供者,成为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深之蓝水下机器人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CES创新奖、中国红星设计奖等国际顶级大奖,天津七一二通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是军队无线通信装备核心供应商和主要承制单位。
此外,滨海新区还聚集了紫光云、今日头条、三六零科技、讯飞科技等一大批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优质科技企业。
二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飞旋科技拥有磁悬浮轴承技术、大功率永磁高速电机技术、高速变频技术、三元流流体机械设计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博迈科海洋工程致力于以海洋油气工程、液化天然气工厂和矿业为主的各类模块的设计和集成建造,为国际高端能源和矿业客户提供服务;天津重装工程公司设立了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太重滨海技术中心获得天津市技术中心认定,在港口机械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掌握多项产品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在生物医药领域。
康希诺与军科院联合研发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获得国家新药注册批准,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凯莱英拥有近400余项技术,3500个产品,20余项发明专利,为新药临床前研究以及上市新药提供高新有机合成技术支持及原料药、制剂产品规模化生产;赛诺医疗研发的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成为国内首个自主创新的冠脉支架产品;瑞奇微创外科医疗器械产品已覆盖全国500多家医院并远销30余个国家;瑞普生物深耕动物保健产业,成为全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四是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中电力神具有100亿瓦时锂离子蓄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锂电行业前列。
巴莫科技是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松正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等方面技术领先。
膜天膜成为国内首家以膜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主持和参与制定了4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着力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
全力推进腾讯、百度、英特尔、北大创业训练营、清华启迪、京津互联、创客总部等一批众创空间落户滨海,推动中科院工业生物所BIOINN众创空间、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医迈众创空间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逐步形成。
截止目前,滨海新区孵化器总面积680万平方米,聚集4633名创客、1870个创业团队和1798个创业企业,融资额达到33.28亿元。
二是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
全面落实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分类施策、精准服务计划。
三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认真做好国家高企认定市级权力下放承接工作,持续抓好市级高企认定工作。
截止目前,滨海新区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06家,占全市总数的44%。
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是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及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依托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了跨区域、标准化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推进天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建设,以“互联网++云服务”的方式,为滨海新区科技型企业与海外4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搭建了对接合作平台,与北美、欧洲、亚洲等12个国家的20余家机构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联盟。
二是抓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
全面落实“海河英才计划”和“鲲鹏计划”,积极组织申报市区两级人才政策,滨海新区累计评选青年英才43人、创新领军人才48人,先后引进高端外国专家230人,推荐14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责任编辑:DF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