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科创板开市不到两周时间,刚刚上市的光峰科技便引爆了第一场专利战。
近日光峰科技发布公告称,台达电子对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索赔金额合计人民币4800万元。
目前光峰科技的银行账户已被冻结3000万。
面对竞争对手的指控,光峰科技积极维权,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有关部门提起宣告台达电子涉案的3件专利的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同时,光峰科技已于近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达视讯(吴江)有限公司、深圳市超网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10件专利的专利权,索赔金额合计人民币5600万元。
据悉,光峰科技是2006年成立于深圳的一家拥有原创技术、核心专利、核心器件研发能力的激光显示科技企业。
台达电子1971年创立于台湾,致力于开发、设计、制造和行销各种电子零部件及设备,是全球交换式电源供应器、投影机及电磁零件之主要供应厂商。
2003年,台达电子在上海注册成立子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产品外观设计的技术服务、管理咨询、各类电子产品的分销业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负责发明专利审批工作22年的资深专利专家何春晖说,这一场专利战之所以醒目,是因为它发生在刚刚上市的科创板25家高科技企业之中。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专利战正在虎视眈眈地逼近上市公司。
不仅是科创板企业,创业板和主板的一些科技型企业同样会随时面临专利战的不期而至。
由于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有关知识产权的潜在危机在企业上市前和上市后会随时引爆。
企业在IPO过程中关于知识产权风险调查做得不够专业和细致也是专利战频发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有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或多或少是带“病”上市的。
究其原因,一是技术创新活跃,市场竞争激烈;二是我国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用专利作为武器打击竞争对手;三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尤其是专利保护的水平不高,专利保护漏洞不少,很容易被竞争对手钻空子。
专利战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影响是巨大的。
无论结局如何,在漫长的诉讼征途中,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尤其对科创板上市公司尤为重要的商誉会面临巨大挑战。
为此何春晖提出,减少甚至避免上市公司陷入专利纠战的漩涡,建议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在上市前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排查,二是对市场中存在的侵权与被侵权风险进行持续性地实时监控;三是企业自身做好系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划和专利布局,四是完善企业自身从立项、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广告、展会等多环节涉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企业在上市之前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通俗地讲,就是进行专利侵权或被侵权的排查。
企业一般都会知道市场中哪些企业的研发方向以及产品和技术成果与自己的类似,但是不知道这些竞争对手在专利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功课,所以需要做一些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
何春晖提出,由于专利是技术与法律的复合体,一项专利权,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都是对技术的描写,实质上它包含有严密的法律逻辑。
比如明明是一个产品,但是专利可以保护到一类产品,也可以保护到这类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用途。
如果竞争对手的专利质量高,保护范围大,其它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就很容易落到人家的专利保护圈里面去,不知不觉就侵权了。
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很快,所以,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持续性地实时监控变得尤为重要。
越是原创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技术,追随型创新的企业会很快合围过来,这些追随型创新企业通过对核心产品和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研发会很快形成应用领域的专利布局,即通过专利占领原创企业的基础性专利技术的应用市场。
那么对付这些追随型创新的企业,原创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对基础性产品和技术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专利布局。
对于企业自身如何健全专利保护规划和专利布局,何春晖提出一个关于专利保护的“大象理论”,即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以专利组合的方式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合理布局全面保护。
知识产权战略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俗话说“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就是说产品处于研发阶段,专利工作就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由于专利审批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专利申请要早于产品面世1-2年,这样在产品面世之时就获得了专利授权。
而国内不少企业在产品即将面世才想到申请专利,所以紧赶慢赶申请几件,由于缺乏规划,没有形成体面点的全面保护,而且专利大多聚焦在产品结构和一些具体实现方式上,保护范围很小,即使获得专利授权,竞争对手依然很容易绕开专利壁垒进行仿制。
何春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专利保护的规划如同画房屋的设计图纸,专利布局如同设计图中各个房屋布局,为的是实现房屋的整体功能。
而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的专利保护还是零散分布,设计图中的很多地方是空的,这些空的地方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企业和竞争对手都住在一个房子里面,势必会经常打架。
这就是专利战频发的原因之一。
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贯穿了一家科技型企业的从立项、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
我们会发现专利纠纷会发生在企业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包括出口)、广告、会展等各个环节,所以,企业除了做好上面三个方面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
而国内不少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甚至连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都没有,负责专利工作的人员往往由研发人员兼职或者行政人员兼职。
日常仅仅是承担一些有关专利申请的技术资料和专利文件的交接工作,完全谈不上专利规划、专利布局、知识产权风险控制这些专业度比较高的工作 。
原因在于,一是市场上缺少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二是知识产权部门是企业的成本部门,企业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
所以,如何系统性地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这和企业领导人对知识产权的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
关于这场专利战,我们可以做一个预测,光峰科技最理想的情况是不仅打掉了台达电子的三件专利壁垒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从而赢得了不侵权诉讼的胜利,同时反诉成功。
不仅获得台达电子等相关公司的巨额赔偿,还维持了光峰科技自己的10件涉案专利的专利权。
但事实上,任何一场战争对参战双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
首先,光峰科技能够将台达电子的3件涉案专利的专利权全部宣告无效有一定难度,如果台达电子的专利权维持或部分维持,是否会限制光峰科技的产品生产和后续研发,我们需要客观审视。
另外,对于光峰科技反诉中涉及的10件专利的专利权,在通常情况下,台达电子等相关公司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有关部门提起宣告光峰科技这10件专利的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如果这10件涉案专利中全部或者部分是光峰科技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专利,那么一旦其中的几件专利的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宣告无效,光峰科技的损失就不只在这一役,而是影响深远。
光峰科技正在经历一场严酷的战争,我们在密切关注这场专利战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通过科创板第一场专利战,重视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把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到实处,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的痛点,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