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2018年,光伏行业受“5.31”新政影响颓势尽显,作为行业龙头代表之一的森源电气(002358)也结束持续增长,业绩转头下滑。
市场风向逆转之时,如何转型掉头成为所有光伏企业面临的一场生死大考。
如今,已深耕电气设备20余年的森源电气,正转型发力风、核新能源,公司2019年以来现金流情况也已呈现大幅改善。
转型发力风、核新能源 从2016年、2017年的20亿元以上,到2018年仅约9亿元,森源电气新能源板块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无疑是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的主因。
而在“5.31”新政后,随着国内光伏装机量的大幅下降,这种业绩颓势在行业企业身上同样表现明显。
“光伏行业下游门槛不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531新政后,国内光伏发电行业各方面需求也出现断了崖式下跌。
”森源电气总经理曹宏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对于资金回收慢的光伏发电和照明工程项目,公司已经开始主动放弃。
同时,公司已对新能源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将布局重点放在风电、核电等更有市场前景和业绩贡献的项目中来。
在风电领域,森源电气此前已积累了丰富建设经验。
2017年公司就开始积极拓展风电业务,主要是提供电力设备,包括电力输出升压站设备、箱式变电站设备等,如今在手订单已较为丰沛。
2019年7月13日,森源电气就公告称,公司与淮安中恒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淮安中恒”)签署了《淮安中恒99MW风电场项目工程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8.3亿元。
据悉,该项目完工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项目如能顺利实施,将对公司2019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采访中,曹宏也透露,目前公司风电领域的在手订单较为丰沛,后期随着风电行业开启“抢装潮”,公司后续订单也将获得明显增量。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此外,该通知将海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亦即竞价上限),2019年符合规划、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新核准近海风电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2020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且2018年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并网,仍会执行核准时上网电价。
因此有业内人士判断,政策出台意味着近几年海上风电亦将出现抢装局面。
“2018年,森源电气取得了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证》及《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公司也成为国家核安全局将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列入许可目录后,按照新规范完成全流程审查,第一家取得设计和生产许可证的开关设备制造企业。
”曹宏谈及,除风电外,核电也将成为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另一重要开拓方向。
2019年,公司已成功中标山东海阳核电站项目,目前已完成发货,迈出了核电发电领域的第一步。
“核电电力装备代表了行业技术制高点。
能够做核电电力装备的企业,其技术实力就已可清晰展现。
”曹宏称。
如今,早些年执行“搭船出海”战略的森源电气,也开始发力海外业务。
国际市场正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亮点。
2017年上半年,公司已成功签订了孟加拉JAMPUR区域光伏电站项目。
而2019年,公司也中标了尼泊尔电网扩容增效工程的13座变电站业务,中标金额达 8465.37万元。
行业向好企业现金流显著改善 虽然新能源发电板块是支撑森源电气前些年业绩显著增长的动因,但作为在中高压设备领域深耕20余年的电气企业,公司在非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也在稳步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森源电气多项主要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市占率、排名居前。
根据2017年中国《高压开关行业年鉴》显示,公司主要产品中27.5kV隔离开关、40.5kV接地开关、40.5kV箱式变电站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27.5kV真空断路器、40.5kV真空断路器、40.5kV金属封闭开关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名;12kV真空断路器、12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2kV接地开关、12kV箱式变电站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三名;其他产品均在全国同行业排名前列。
“十年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煤炭、冶金、建材等传统领域。
而随着传统市场业绩和需求的下滑,公司近年来在石油化工、轨道交通领域的突破也十分明显。
”曹宏称,近年来国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力度市场有目共睹,用于轨交行业的投资开发资金,已经超过了电力电网行业。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森源电气凭借过硬的技术资质,在轨道交通市场收入逐步攀升。
2018年公司在郑万高铁及贵州、上海等区域不断中标,当年收入占比已达到4%。
此外,近年来公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业务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2018年交付订单1.7亿元,占比达到11.21%。
在曹宏看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和民用电量逐年攀升,电气设备已成为“刚需”,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更为电力设备后续应用场景和需求增量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据悉,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曹宏认为,在信息互联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不仅能耗大而且建立在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系统之上,如何保障高耗电设备的不间断运转,如何平衡用电在高峰低谷期的电力供应,如何建立节能环保的储电设备,这都是电气设备行业需要考量的问题,也是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动力。
公告显示,目前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输变电设备产业化项目”和“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产业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公司产能得到了逐步释放,将有力支撑未来业绩。
与此同时,在2018年受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回收较慢后,2019年以来,森源电气现金流状况也已现大幅改善。
据公司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公司应收款项环比已降低21.44%。
“2019年度,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上半年整体现金流均得到了大幅改善。
”曹宏称。
加码智能制造实现两翼发展 2019年5月30日,森源电气公告称,鉴于国家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工厂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为进一步发展公司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工业生产智能化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展,公司与许昌中锋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中锋精机”)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平等协商,拟共同投资设立河南森源中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最终核准登记的名称为准,下称“合资公司”),并于2019年5月29日签订了《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许昌中锋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关于合资设立河南森源中锋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之合同书》。
公告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6亿元,其中公司以现金方式投入4.8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0%;中锋精机以现金方式投入1.2亿元,占注册资本的20%。
“森源电气当前实施的‘两翼发展’战略中,智能制造是其中‘一翼’。
虽然目前这一翼相比传统主业规模尚小,但未来将成为公司另一重要业绩增长引擎。
”曹宏介绍称,公司结合自身多年来在输配电领域的智能化制造经验,通过再开发,目前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物流领域已取得数十项专利技术,研制出了荷载220kg的六轴关节机器人以及荷载120kg的四轴关节机器人等系列化机器人,以及具有两种驱动方式的AGV智能物流自动化系统,具备了从生产的出库、入库、生产、上下料、智能仓库等智能制造全过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能够为客户节约5%-10%的生产成本。
此外,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配部门拥有研究人员40余名,其中博士2名。
在研究人员的专业配置方面,充分考虑了研究方向和内容所涉及的学科交叉性,配备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机电传动、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智能制造、机器视觉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
“当前,森源电气已建成了国际一流的柔性加工及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形成了电力设计与装备制造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机械加工的数字化及车间物流的高度智能化。
同时,得益于较早的实现智能化生产,公司人工成本占比,毛利率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同行领先水平,人均产值在过去几年也有所提升。
”曹宏表示,森源电气受益于智能制造的同时,公司也在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企业实现智能化。
作为毛利率较高的行业,智能制造未来市场空间前景也毋庸置疑。
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2013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2017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0%。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8万台,预计2018年销量将超过15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
到 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93.5亿美元。
据曹宏介绍,当前公司已相继取得了国家电网豫南中心库智能物流系统项目、重庆郎正科技有限公司氨纶丝饼生产复合转运机器人项目和森源重工电动物流车自动化立库项目等订单,2018年公司智能制造领域实现销售收入为0.55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