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8月7日,2019亚洲优质水果产业链(云南)峰会(以下简称亚果会)大幕在昆明拉开。
亚果会以“融合·创新”为主题,吸引行业大咖、全国各地“果人”齐聚云南,也让更多人关注水果供给销售体系创新。
活动期间,绕不开的主题是如何让云果走得更远;现场的一次次发问、讨论,期待着为云果出滇找到新方向。
雪桃带来启示 亚果会上,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的亮相让不少人感到惊喜。
事实上,这位“卖好书、走出去”的图书集团掌舵者出现在一场果子峰会的讨论现场,并不意外。
早早就开始跨界种桃的李勇,另一个头衔是丽江雪桃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李勇雪桃”已是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名牌产品,还走进了北上广深等全国一线城市消费者餐桌,受到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外宾的肯定。
总结雪桃走出去的这条路,李勇说得最多的是“品牌”。
2002年,李勇到丽江观光时,发现了当地冬桃。
这种桃子果型硕大、色彩鲜艳、口感爽脆。
3月开花,国庆中秋时节成熟,生长期长达200多天。
成熟时,市面上其他桃子已经基本下市。
品质好、可以错峰打一个完美的上市时间差,来自云南农村的李勇立马被这种桃子迷住了,他看到了冬桃的开发潜力。
因为桃子生长在丽江玉龙雪山下,他把这种冬桃命名为“丽江雪桃”。
2004年,下定决心“种好桃”的李勇,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投资建设了雪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注册了丽江雪桃开发有限公司。
“桃子文化内涵深厚,它代表着健康、吉祥。
我们借此打造雪桃,以丽江雪桃中的高端品牌、站上全国桃类水果品牌建设制高点为目标,希望给它一张最独特的‘身份证’,带动当地桃农脱贫致富。
”李勇可谓“野心勃勃”。
2007年,丽江雪桃开发有限公司和丽江市政府通过共同举办“丽江雪桃盛会”,叫响了雪桃品牌。
之后,李勇和团队更积极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打造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政策措施,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雪桃品质,打造一个“硬核”品牌。
如今,在丽江,雪桃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几亩增至目前的3万多亩,种桃农户已有数千户。
“每年9月桃子成熟时节,雪桃主产区玉龙县拉市镇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就会大幅提升。
”说起这话题的李勇脸上满是笑意。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北京天下星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胡海卿在亚果会上分享的是一个苹果的“破局”启示。
在他看来,水果消费,除了好吃,更需要“灵魂”。
“通过水果消费,引发消费者精神共鸣。
吃水果,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基于这样的观点,胡海卿和团队强调“苹果承载着希望延安贫困地区民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将陕西当地苹果品牌命名为“陕陕的红心”。
同时配合开展扶贫直播、扶贫摄影展、“点亮陕陕的红心,加我一个”公益活动等,赋予了陕西苹果更丰富的品牌内涵,即“灵魂”。
标准引发讨论 果业,一定程度是“无标”产业。
但标准化,恰恰又成为了产业“向上攀登”的关键。
标准该由谁来定? 在过往的产业发展中,这好像是一个不需要被讨论的问题。
供给端高标准生产,再寻找下游消费端市场,似乎是一条行业默认的“真理”。
但在“颜值经济”“卡路里经济”、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等背景下,经过业界多年的实践,标准问题成为行业需要直面的一个“痛点”。
不少“果人”在琢磨,自己的水果究竟该卖给谁?稳定且持续增长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某一品种水果,消费者到底反响如何?如何才能及时止损,舍弃不受市场欢迎的水果品种? 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制定标准由哪个“端口”说了算? 在万果商学院院长章明念看来,以销定产是个方向。
“通过市场调研,制定一套能真正了解需求端的行业标准,为果农指明方向,能避免出现供应过剩现象。
” 章明念分析,果农种植往往根据经验,并没有真正对接市场信息来确立种植标准。
“比如,如今销量最好的苹果,并不一定是个头大的,很有可能是体型小巧、口感好的,因为这样的水果方便食用和携带,更符合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 零售端的采购标准,主要考虑果子个头、甜度、新鲜度和口感。
根据零售端的需求,供给端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定级定价种植,因此,更容易做到优质优价。
此外,零售端口的标准,也关乎产业链上中游的运输、储存、深加工等环节。
过去,因果子需要长途运输,常常陷入早采早摘误区,影响水果口感。
根据消费、零售端需求,倒推水果的极限采摘时间,制定更合理的储运措施、包装方式等,能更好保证水果风味。
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星同样关注“标准”。
他认为,目前我国梨产业发展已基本成体系,但不同环节有各自标准、标龄长、标准陈旧,也造成标准难以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
“云南梨生产量不大,但出口量在全国排名第4,面向东南亚等国家发展梨出口产业有优势。
”张玉星建议,云南可以深入了解周边国家梨进口需求,探索建立适合自己产业发展的标准,同时反馈需求端信息,帮助全国的梨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出滇问路何方 云果出滇,到底怎样做?“果人”给出的答案不仅是让“果子走出云南”那么简单。
根据《云南省水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公布的信息,云南水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0位,但产量在全国位居第16位。
受地形地势影响,云南规模化量产水果受到了一定制约。
但云果又具有品种丰富、上市时间“特早或特晚”等明显优势。
基于此,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看来,云南水果要出滇甚至出国,不仅要注重“出”,更要注重“进”。
“在继续发挥优势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在云南建立基地,走高品质、高效、绿色生态的出滇道路。
” 鲁芳校补充道,云果出滇,不仅要“团体配合”形成规模效应,更要注重“单打”。
“褚橙模式值得借鉴。
云南应关注如葡萄、石榴等单个果品的培育,不盲目追求让‘一片果子走出云南’,应先让有优势的‘单个果子先走出云南’。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马钧分析,纵观目前国际水果产业发展,水果自主知识产权问题受到极大关注。
“目前,我国水果市场八九成的品种都来自国外。
随着各国不断加大水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免费使用水果品种的时代可能会逐渐结束。
” “在我看来,世界上每一种水果都能在云南找到一片适合生存的土壤。
”马钧自豪地说,应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联合国内外专家协同创新,让更多云果品种走出云南。
对此,章明念认为,云南最大的优势或许并不是作为水果大批量出口的生产地,而是作为水果科研基地。
“云南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既适合开展果类品种研发,也十分适合做新品种的试验田,甚至可以作为新品种优质高产的风水宝地。
” (责任编辑:DF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