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这个春节档,内容很“疯狂”,无论是数量还是题材,大年初一当天就有15部电影上映,题材涉及喜剧、剧情、动画、奇幻等传统题材外,还多了一个科幻,并且,最终春节档票房的状元和榜眼均被两部本土科幻片《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拿下,从这个角度看,这无疑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次大跨越。
与内容一起“疯狂”的还有票价,第一财经对比去年与今年春节档前六天平均票价,票价涨幅达到9.52%,高票价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带来的是观影人次的大幅下滑,今年春节档前六天比去年同期不增反减,共减少了2069万人次,同比下滑16.54%。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向记者直言:“今年春节档票房主要靠票价上涨支撑着。
”即便票价涨幅达到一成,今年春节档前六天票房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增长,仅增长了1亿元。
除了大年初一票房表现较好,其他几天均低于或与去年同期相当,这样的票房成绩与去年开始的电影产业资本寒冬颇似,电影产业热闹背后隐忧浮现。
科幻题材火爆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内容很“疯狂”,外星人、拯救地球这样的题材一直是好莱坞的专利,这一次,中国电影人也向这样的题材发起了挑战。
幸运的是,这类题材影片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春节档共有15部电影上映,竞争可谓相当激烈,有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新锐导演韩寒的《飞驰人生》、国产动画热门IP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全球顶级IP加持以及预告片刷爆朋友圈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结果是,周星驰的票房神话折戟,预告片火爆并不能拯救正片,反而是此前极少尝试的新题材科幻片成为了今年春节档最大赢家。
截至2月10日上午11点,《流浪地球》后来居上,以17亿元票房稳坐春节档票房冠军,《疯狂的外星人》则以13.3亿元票房屈居亚军,并且这两部科幻片是目前春节档仅有的两部破10亿的影片。
难怪业内有人将2019年称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打头炮的《流浪地球》无疑是部“里程碑式作品”。
《流浪地球》为什么这么火?导演郭帆把《流浪地球》的“点”归结为一句话:人类把地球推离太阳系。
在接受媒体群访时,郭帆认为这是个非常酷的创意,之后他同乔治·卢卡斯创办的工业光魔公司相关人士的思想碰撞中,发现了这个点又是中国人才能想出来的点,非常契合中国人的情感。
他向媒体表示:“美国人听完故事讲述当场就惊了,两个点让他们兴奋又好奇,一是人家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选择肯定是逃离地球,中国人真牛,跑路都要带上地球一起;再一个美国的科幻电影里有超级英雄,再不济也是一小队精英就把这事给办了,中国人敢情好,一万台发动机坏了一半,150万人的救援队分散到5000个救援点上,这阵仗他们连想都不会想。
哎,他们想不到的,就是中国科幻的点。
”郭帆回忆说美国人诧异的点让他反躬自问,“一个导向了传统农耕文明下的思维方式,一个导向中国人所谙熟的‘集体主义办大事’。
当不同的文化在接近类型片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落脚点。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流浪地球》还是《疯狂的外星人》,背后最大的赢家都是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两部影片均改编自《三体》。
这背后又反映了科幻题材的匮乏,陈少峰向记者表示:“本土科幻作品要持续火爆很难,而且科幻大片投资大、特效多,中国在这方面经验还很不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达到好莱坞科幻片能力那样的跨越。
” 票价上涨 当然,与内容齐“疯狂”的还有电影票价。
春节期间,回到老家山西太原的王先生带着家人去看电影,打开售票网站一看,电影票价比以往高了很多,这让他心理上有些难以接受,但拗不过女儿想看电影的心,王先生还是选择购票走进影院,但也有一大批人选择放弃观影,大年初一票房创下新高之后大年初二的票房暴跌即是最好印证。
今年春节档,大年初一(2月5日)的票房达14.3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69%。
正当电影业内都在期盼今年春节档票房再创新高的时候,大年初二电影票房却出现了断崖式暴跌,仅录得9.93亿元,环比下跌30.99%,此后几天票房均没有大的起色,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票房。
虽然最后春节档前6天(2月4日至2月9日)总票房达到50.68亿元,也仅仅比去年49.68亿元多了1亿元。
与此同时,观影人次的大幅下跌也让业内担忧。
第一财经通过查阅猫眼数据并汇总,得出今年春节档前六天观影人次为10443万人次,而去年同期为12512万人次,减少了2069万人次,同比下滑16.54%。
那么电影总票房为何还能录得1亿元增长,秘密就在电影票价上,记者通过猫眼公布的全国每日电影平均票价计算,今年春节档前六天电影票平均票价为43.73元,高于去年39.93元,同比上升9.53%。
难怪陈少峰向记者感叹:“如果扣除电影票价的增长,今年电影春节档表现和去年基本没差别吧。
”陈少峰的观点还算保守一些,如果从大幅下滑的数千万观影人次角度看,今年的春节档无疑不如去年表现。
市场票价上涨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今年多地电影院大幅提高电影票价,以及票务平台减弱了票补力度。
影院经理为了维持今年电影票房的增长,抬高票价固然可以理解。
其实,随着中国电影院建设提速,银幕数增幅已经超过电影票房增幅,大批影院并没有分享到这几年电影票房增长的红利,不少还面临亏损,去年下半年星美影院大幅关停就是例子,去年12月6日,星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0198.HK)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份,集团欠下的员工薪酬、物业租金和影片供应商版权费等合计4.79亿港元,此外贷款未偿还本金额及应计利息分别为约34.86亿港元及2.89亿港元。
星美控股还公告称,截至去年11月30日,星美旗下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暂停营业。
因此,影院为维持良好的营收数据,抬高票价尚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又有些杀鸡取卵,暂时抬高了收益,却可能吓退了不少观影人群。
另一方面,票补力度减弱也是观众感到票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以来,一直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制定政策取消线上票务平台票补,或许受这个政策消息影响,今年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票补力度明显减弱,当然,票务平台长期票补大战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也是票补减弱的原因,经历一波三折终于今年除夕在港交所上市的国内最大票务平台猫眼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猫眼产生的亏损净额分别为12.98亿、5.08亿及0.76亿元人民币,而2018年前9个月亏损额约1.44亿元人民币。
上市后无疑要面对广大投资者,持续多年大幅亏损的状况要想改善,减弱票补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提高票价并非长久之计。
陈少峰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票价已经很贵了,大幅提升票价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大年初二观影人次大幅下跌就值得警惕,但目前来看现状还会持续,预计今年电影票房的增长将主要依靠影院的增加以及票价的提升。
” 票房的寒冬 既然今年电影票房是靠着抬高电影票价支撑的,那么票房几无增长,观影人次下滑2069万,则告诉我们,电影票房依旧处于寒冬。
2018年全国票房首破600亿元,达到6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6%。
这是中国电影票房三年来首次增速低于10%。
这亦宣告了中国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业内甚至担忧中国电影票房会如同北美一样进入滞涨期,北美电影票房已经连续多年在100亿美元徘徊。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预计未来3年票房复合增速为7%。
去年的票房寒冬延续到了今年,今年第一个电影档期元旦档期票房就暴跌近两成,甚至爆出个别影片票房被质疑造假,这些似乎预示着今年的电影业会比较艰难。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1日24时,元旦档电影3天票房总收入为9.9亿元,与去年同期12.7亿元票房相比下降22%。
不仅如此,元旦档热门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元旦当天票房上演“过山车”,从首日的2.6亿暴跌至1100万,暴跌超九成,创下次日票房暴跌新纪录。
银润传媒集团副总裁华凌磊认为电影产业已经进入滞涨阶段,他表示:电影市场两个核心数据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电影银幕数,目前6万块,未来2年,按照规划,会增加到8万块,还有一个20%到30%的增量,第二个很核心的数据是观众的观影频次,2018年的观影频次1.4次,中国观众的观影次数与2017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增长,整个国际市场上3点几到4点几次的频率。
银幕数在继续扩张,观影人次却没有上涨的时候,意味着处于滞涨期。
陈少峰也向第一财经表示,预计2019年票房会与2018年相当,2018年票房增长背后是高口碑电影增加,中国电影要持续增加,需提高电影质量才会有前途。
当然,从长远看,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票房还会有较大增幅。
艺恩解决方案中心副总经理付亚龙向第一财经表示,从观众增长动能看,北美人均观影约3.5次,而即便是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年观影频次也只有约2次。
从渠道终端覆盖看,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每百万人人均银幕数为60多块,而北美每百万人人均银幕约120块,差距很明显。
中国市场庞大的电影市场要素还在释放,电影市场化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近期相关利好政策不断推出,未来的电影市场空间仍可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