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商标注册-世界最长气体绝缘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式投运-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180 2019-09-26 20:10:12

9月26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在江苏正式投运。

该工程是目前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创新工程,工程融合特高压GIL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等前沿发展理念与技术成果,成功破解了多项世界级建设难题,创造出129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为中国实现清洁能源大范围开发利用提供强支撑,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有益探索。

技术创新集成落地 自2016年8月开工建设到2019年9月调试投运,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兼顾效率与质量,打破了多项国内外同类工程建设的新纪录,并在工程管理、技术实施等关键领域,跨越业界新高度。

工程隧道掘进历时14个月,盾构机拆解用时33天,速度均为世界第一,成型隧道全长无一渗漏点,各项实测参数远超业内标准……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以“创新”为基因,成为世界级标杆工程。

筑牢工程骨架,突破隧道建设世界难题。

工程隧道从苏通大桥上游一公里处过江,起于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隧道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07米,最低点标高-74.83米,最大坡度5%,最大水土压力高达9.5倍大气压力,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

工程采用德国海瑞克集团制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机,在以钱七虎院士为首的国内资深专家团队指导下,破解了隧道超高水压、高石英含量沉积砂层、有害气体等多个施工难题,为世界同类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智慧财富。

畅通工程血脉,自主创新赋能电网发展。

GIL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简称,它将高压载流导体封闭于金属壳体内,注入绝缘性能远远优于空气的高压SF6气体,极大地压缩输电线路的空间尺寸,实现高度紧凑化、小型化设计,成为替代架空输电线路的紧凑型输电解决方案。

与常规电缆相比,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人身安全水平高、电磁场极低、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无电(热)老化等优点。

在没有成熟的国际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运用最先进的1000千伏GIL技术,实现了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创新。

工程建成GIL单相长度5.8公里、六相总长约35公里,为满足能源革命时代的新需求、新变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在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中,国家电网将率先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全面构建结构灵活、功能强大的智慧化、智能化控制系统。

国家电网将通过增加光纤监测系统、配电设备安全预警系统、GIL伸缩节带电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管廊轨道自动巡检车辆系统等,对管廊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在线监测、智能识别分析,目标实现设备诊断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和人员智能化管控,系统提升GIL管廊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全力打造重点工程 为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能源革命新形势,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即在坚强智能电网基础上,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现代企业,进而推动企业转型、电网升级、产业新生态圈生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作为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关键性工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技术攻关到施工建设,再到如今的管理运营和监控维护,工程各环节均体现出了国家电网践行“三型两网”转型升级的创新探索。

在能源汇集传输和转换利用中,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将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到“十三五”末,中国华东地区区外来电总容量将高达1.1亿千瓦,其中仅江苏就将消纳近5000万千瓦。

工程正式投运后,形成华东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将为提高华东地区接受区外来电能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实现生态优先目标等提供强支撑,并为下一步创新发展特高压跨海、跨江输电技术等,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突出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平台建设高效配置各方资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后,将成为探索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深度挖掘和贯通南北电力市场需求,力促南北电力市场高效对接,助力在能源领域形成各方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新格局。

工程着力共享共建,立体打造世界领先的盾构综合管廊。

苏通GIL综合管廊断面大、长度长,为最大程度释放管廊综合效益,隧道中预留了两回500千伏电缆以及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通用管线空间,未来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为实现数据等资源充分共享、运维管理高效运行,工程研发应用物联网一体化管控平台,可实现管廊内设备与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并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化管理。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输电项目之一。

工程投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东中部地区接受外输电的比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支撑我国雾霾治理。

为确保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国家电网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严格实施基建改革十二项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两个主体、三级管理的安全管理体系,系统配置包括线射频定位、环境智能监控等信息技术在内的工程监控指挥中心,提升工程安全水平。

并围绕工程全寿命周期打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的设备质量管控平台,全过程管控关键物资供应质量,实现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

(责任编辑:DF120)。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