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商标注册-广东繁荣之路:70年GDP增长600倍 桑基鱼塘变科创高地-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01 2019-10-01 20:10:09

1949年10月15日清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悬挂在广州长堤大马路一幢建筑3楼窗口。

这是广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羊城解放,也标志着南粤大地的解放进程正呈破竹之势。

彼时,广东全省大部尚处农业社会,百废待兴基础薄弱。

人们无论如何想像不到,它会成长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开放、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新中国70年经济奇迹,广东是最佳“代表”。

这70年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计算翻了600倍,从1949年的20.27亿元到即将突破10万亿元。

其间,接连超过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从国内看,1989年以来,广东GDP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广东还是人口大省、就业大省、外贸大省。

辉煌背后,“粤式”发展的“密码”是产业点滴积累和进阶迭代。

作别农业经济余晖,广东抓住制造业发展机遇,以“三来一补”产业为开端,造就“世界工厂”。

尔后,又以此为基石,不断转型升级、反复凝练优势,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及内涵可谓历久弥新。

最近10年,广东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目前,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已分别达56.4%、31.5%。

同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也开始催生出诸多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化为“三二一”的格局,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不仅如此,近年,围绕高质量发展,广东新的更大的探索步伐已然迈开,而全面推进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亦带来新的方向指引、战略助力,这也使得广东未来发展更为可期。

GDP即将突破10万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

1949年,广东全省经济总量仅20.27亿元,这在全国并不“拔尖”。

彼时,广东的经济主要是传统农业,农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高达79.7%。

并且,生产结构也单一,主要是粮食生产。

工业经济则极其薄弱,主要生产机制糖、布、水泥等衣食消费品及基础建设产品,原材料、电力、燃料等基础重工业基本为空白。

1949年,按当年价计算,广东重工业总产值仅0.94亿元。

当时,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60.1∶12.9∶27.0,这是典型的农业经济省份。

但随后,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开始逐步改变着这个省份,最终缔造出如今的经济第一大省。

“一五”期间,广东新建了一批重点工业骨干企业。

这一时期,主要是补齐重工业短板,以及侧重服务于粮食生产特别是化肥生产等行业。

尽管只是起步,但广东工业发展速度迅猛,到1970年,广东第二产业便一举超越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改为“二一三”的格局。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鸣响,以制造业为“主角”的广东工业经济开始狂飙突进。

随着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虎门创办,大批港商、台商蜂拥而至,带来资金、市场和工业经济启迪,广东尤其珠三角在制造业转移大浪潮中成为“幸运儿”。

除海外市场,彼时广东制造还“撞上”国内旺盛的需求,“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一时名动全国,发展迅速。

按可比价格算,2012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431.6倍,年均增长19.5%。

这一过程中,广东制造业“百花齐放”,从家电、家具、服装到电子产品,几乎应有尽有。

一路发展至今,广东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工业体系,拥有从采矿业,到制造业再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完整工业行业体系。

更重要的是,70年来广东新兴工业行业亦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目前,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明晰,广东活跃的市场经济亦有效加速了工业发展,尤其是民企和外企。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达50.4%,成为推动广东工业发展的主动力;港澳台外商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也达36.9%。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

同时,广东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多达276家,这其中超千亿元的企业有29家。

此外,广东全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有12家,进入“中国500强”企业有53家,均位于全国前列。

兴旺的工业支撑起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有28年经济增速达两位数,1979-2018年年均增长12.5%,远高于同期全国、全球经济增长水平。

2018年,广东GDP已增至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49年600倍,占全国比重也由1952年的4.3%升至2018年的10.8%。

目前,广东GDP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并接连超过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以及三者之和,2018年也达到了韩国的90.8%。

2019年,广东GDP有望进一步迈入10万亿元大关。

同时,70年来广东人均GDP从78元升至86412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5%。

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8年达13058美元,根据世行标准,已达中上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此外,广东也是全国首个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4%…… 研发支出20余年增255多倍 值得注意的是,70年来,广东不仅依托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取得规模总量上的胜利,更立足于持续积淀的基础和积累,不断把握发展机遇,并形成极为强劲的产业进阶迭代的能力。

近年,无论在国家提振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抑或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涌动之时,广东经济都迸发出令人瞩目的活力和动能,依旧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广东率先发出“腾笼换鸟”的号召,而从2012年以来,广东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调明显提速,一系列举措也更为有力,如今也成效初现。

这具体表现在,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2012-2018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和10.9%,显著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2018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4%、31.5%,比2012年分别提高8.3个和7.4个百分点。

2018年,广东制造的家电产品家用电冰箱占全国产量20.4%,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占30.2%,移动手机产量占46.8%,汽车产量占11.6%,其中新能源汽车占11.5%。

此外,广东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4864家增至2018年7607家,增长1.6倍;规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13378家增至2018年28347家,增长2.1倍。

另一方面,转型升级也催生出旺盛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1985年,广东第三产业超越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2013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确立“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这一过程中,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数字经济、智慧社区等新兴业态、新服务模式迅速兴起,新经济成长壮大。

2018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5%。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相继制定并实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

不过,深层次来看,更为重要的还是广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尤其是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广东不断探索从引进模仿创新模式向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驱动战略转变。

舍得投入创新,成为广东最鲜活的发展形象,并贯彻始终。

上世纪80年代,彼时家底尚且薄的广东,就敢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这在如今成为意义更重大的数字:2018年广东R&D经费支出再创新高,达2704.70亿元,比2012年增长118.8%,是1995年255多倍;占GDP比重也上升到2.78%,比2012年提升0.65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升2.60个百分点。

舍得投入的决心背后隐藏着创新发展的雄心。

近年,除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广东更致力于推动更为关键的原始创新实现突破,以及在诸多前沿科技产业上展开了布局,如超材料、基因工程、AI、大数据等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研发;4G及5G、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柔性显示、基因测序等技术,诸多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一步步迈向“广东智造”。

1998年,广东全省R&D经费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仅为8.99亿元;2012年增加到32.45亿元,2018年增加到115.18亿元,是1998年的12倍。

这片昔日遍布桑基鱼塘的岭南大地,经历70年发展,不仅早已是“世界工厂”,更已发展成为科创高地,拥有14个国家级高新区,多个创新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多达2.55万个科技活动机构;有效发明专利量已突破20万件,达24.85万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280家…… 而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既定目标全面推进建设,按照顶层设计,这里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包括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责任编辑:DF506)。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