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低碳能源,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全球10%的电力供应来自核电。
在全球范围内,核能产生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无碳排放电力,为世界提供了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
核能已成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兑现减排承诺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7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核电站的国家。
深圳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为满足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中广核和中核2013年联合开发“华龙一号”。
筚路蓝缕踏出中国核电路 谈起中国核电,肯定要从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说起。
1985年3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开工建设,开创了中国核电建设和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截至2019年4月,中国最大核电基地——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安全发电超过5500亿千瓦时,安全运行116堆年。
按每个家庭4口人每月用电300千瓦时计算,可以供1000万人口的城市家庭用电60年。
将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原点,那时的产业面貌与今天相去甚远。
“核电产业刚起步时,我们整个总部机关只管着秦山一期一个项目。
”产业起步之初,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桦刚参加工作,他这样描述自己对当时的直观印象——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筹备,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项目开工,1987年大亚湾一号机组开工,千难万险,一切从零开始。
从1985年到20世纪末,这是我国首批核电工程的起步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建成了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引进法国M310技术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1996年、1997年秦山二期和岭澳核电站相继开工;为了解决华东电力短缺问题,1998年6月,从加拿大引进的秦山三期2×70万千瓦Candu—6型重水堆核电站开工;从俄罗斯引进的两台VVER压水堆核电机组,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在江苏田湾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核电累计实现机组安全无事故运行142堆年,创建了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秦山核电基地,拥有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AP1000全球首堆、重水堆、VVER等多种核电堆型,参与主导未来核电发展新趋势的快堆、小堆、行波堆和海洋核动力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和开发。
大亚湾成中国核电亮丽名片 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全球最大的轻水压水堆核电基地,岭澳一期1号机组安全运行天数位居世界同类型机组第一……从大亚湾出发,我国的核电产业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从昔日“门外汉”到如今的技术装备输出国,中国核电产业已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发展。
然而,与发展速度相悖的是广东省能源短缺、电力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当时,工厂常常每周开四停三,再加上交通不便、通讯不灵,曾有客商戏称广东是“进不来、住不下、出不去”。
破解能源困局已成为当时广东省的燃眉之急。
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然而,刚刚起步的核电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建设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者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跨越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最终完成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的建设任务。
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于1993年12月31日13时15分完成全部满功率试验,调试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4年5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投产当年2台机组完成上网电量107.8亿千瓦时,全厂机组可用率达到75.8%,有效解决了广东省的能源之困。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成功起步,更为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5月,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岭澳核电站一期开工建设,于2003年1月份全面建成投产,其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30%。
2005年12月份,岭澳二期开工建设,其国产化率达到64%,全面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历经30多年风霜雪雨,从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核电站,到用自主技术成功叩开全球高端市场的大门,从大亚湾起步,中国核电产业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中国已从核电技术输入国跻身为核电技术输出国。
建“华龙一号” 铸大国重器 作为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一回路水压试验不久前正式启动,标志着该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于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华龙一号”,就是铸国之重器。
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至2019年4月28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一回路水压试验正式启动,标志着该机组提前50天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
从穹顶吊装到冷试成功,首堆建设筚路蓝缕、困难重重。
此前不论国内、国际,三代核电技术首堆建设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期。
而“华龙一号”解决了很多“卡脖子”问题,一直以“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打破了首堆必拖“魔咒”,吸引着全球目光。
目前,“华龙一号”工程建设各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华龙一号”的研发坚持自主创新路线,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设计特征,包括177燃料组件、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强化的外部事件防御能力、改进的应急响应能力等。
作为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共获得700余件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行维护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独立出口的三代核电机型,已成为国际核电舞台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