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商标注册-前三季度广州楼市平稳发展-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160 2019-10-18 20:10:05

根据网易房产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住宅成交近6.5万套。

尽管目前累计销售数据仍有稳步增长,但在楼市调控持续从严下,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有所升温,导致市场的去化率大幅下滑,这可能会使得部分房企在四季度发力销售,以价换量的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出现。

关键词1:一手楼 增城成交占全市总量的三成 据网易房产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住宅成交64651套,其中增城、南沙、黄埔成交位居前三。

前三季度,增城住宅成交20642套,位居各区成交榜首,占全市成交的三成左右。

增城近年来随着交通不断完善,同时由于价格低洼、不限购等优势,成为刚需客“上车”的优选,因而蝉联广州“成交大户”已久。

该区的永和、新塘等板块亦表现活跃。

南沙住宅成交11048套,得益于大湾区利好带来的产业、基建利好,得到越来越多买家关注。

此外,由于近年出让地价格提升,加上核心板块(如金洲-蕉门河、黄阁等)供地偏少,不少买家担心后市价格变动,加快入市步伐。

黄埔住宅成交7396套。

目前,黄埔区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5G龙头企业,在外界看来,5G应用分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政府对区域的资源投入,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片区的发展潜力。

而高新产业,往往能为一个地区带来企业的进驻、资本的集中和人才的流入,继而推动区内居民收入上升、住房需求增长,自然而然带来房价的水涨船高。

关键词2:二手房 二手房网签面积环比降一成 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表示,今年三季度,广州全市(含增城、从化)二手住宅交易市场中介促成的新增放盘面积与网签面积分别为145.10万平方米、134.54万平方米。

部分业主和买家观望情绪上升,叠加部分银行信贷额度有所收紧等因素影响,全市中介促成二手住宅市场网签量环比萎缩超过一成。

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9月份,广州市中介促成的二手住宅交易共4664宗,环比回升2.39%;中介促成的成交占全市二手住宅成交的50.40%,环比回升119个基点。

而全市含自行交易的全部二手住宅网签宗数较8月减少0.02%。

总体来看,除海珠和黄埔区略有增长外,其余各区环比都出现回落,其中受区域内及周边新房市场促销力度不断扩大的影响,外围区域网签面积环比普遍下滑,降幅在6%~21%之间。

中心城区方面,天河区网签面积环比下挫12.41%,降幅居首;白云和荔湾区网签面积环比分别下降6.42%和4.45%,越秀区仅下降1.79%;海珠和黄埔区则环比分别增长1.68%和1.19%。

外围区域方面,增城区网签面积环比下降逾两成;从化和南沙区下降也比较明显,幅度分别为17.96%和14.98%;番禺区依旧保持全市“销冠”位置,但网签面积环比也下降10.19%;受融创文旅城等项目支撑,花都区网签面积环比仅下降6.06%,降幅在外围区域中最小。

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三季度,广州市中介促成的二手住宅市场网签量较上季出现回落,原因主要为:部分业主和买家观望情绪加剧。

据经理人反映,当前二手住宅成交价格略有松动,议价空间约为5%,在“买涨不买跌”等心理影响下,部分业主和买家再次选择观望。

此外,部分银行信贷额度有所收紧,买家贷款难度略有增加。

关键词3:房企业绩 房企销售规模分化竞争加剧 前三季度,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克而瑞按照可比口径统计显示,TOP100规模房企的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速在4%左右,增速与上半年持平;TOP100房企各梯队之间规模分化持续,行业竞争加剧。

不过,9月份百强房企业绩表现较7、8两月提升明显,单月权益销售金额环比增长23.9%,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1个百分点。

TOP10房企门槛提升15% 前三季度,房企销售表现仍较平稳。

百强房企各梯队权益销售金额门槛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升。

其中,TOP10房企权益金额门槛达到1217.9亿元,同比增幅达15%,在各梯队中升幅最大;TOP20房企和TOP30房企权益金额门槛分别为752.1亿元和546.5亿元,增幅分别为2.9%和4.3%;TOP50房企竞争格局加剧,权益金额门槛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0.5%,至364.6亿元。

另外,截止三季度末,TOP200房企权益金额门槛达到40.1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上半年集中拿地补库存,在新开工节奏的影响下,房企四季度的供应量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在销售承压、项目总体去化率下降的背景下,四季度房企也将积极推盘去化、加大营销力度,通过降价促销、以价换量加速项目去化。

相信在企业增加货量供应、加强营销力度之下,四季度房企整体销售规模会有一定的回升。

房企完成目标率不及去年 前三季度,TOP100房企各梯队之间规模分化持续,行业竞争加剧。

其中,龙头房企继续保持稳健高质量发展,TOP3房企权益金额集中度达10.2%,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TOP4~10及TOP11~20梯队房企权益金额集中度较去年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规模房企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

而随着多数城市住宅成交回落,销售难度加大,20强之后房企的权益金额集中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从年度销售目标完成情况来看,截至9月末,在年内设定了全年销售目标的房企中,近四成房企目标完成率达到75%以上。

其中,阳光城、世茂、宝龙、九龙仓、大发地产等9家房企目标完成率达80%以上,表现突出。

另有近四成房企的目标完成率处于65%~75%之间,其余房企目标完成率未达到65%。

规模房企整体目标达成情况不及去年同期。

前三季度,千亿房企的整体业绩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4家公布业绩目标的千亿房企中,超六成房企目标完成率已超过75%,中海、世茂、龙湖、招商、金茂等房企业绩完成情况均较为乐观。

总体来看,在行业增速放缓、调控趋严的背景下,部分房企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仍有一定压力,四季度仍需加速推货入市,积极推盘去化。

关键词4:写字楼 珠江新城夺冠,越秀放大招 近日戴德梁行发布《2019年三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空置率跌破4%,再创历史新低,并继续成为4个一线城市中最抢手的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环比下降0.5%,为192.8元/平方米/月;珠江新城商务区成三季度吸纳客户冠军,租出写字楼面积1.9万平方米。

传统商务区越秀为促进金融机构落地,频“放大招”。

预计四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将迎来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天德广场、唯品会总部大厦3个新增项目入市。

律师所、商务中心租赁成交积极 三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无新增供应项目,存量维持在485.9万平方米。

全市平均租金持续下探,环比下降0.5%,为192.8元/平方米/月。

其中,珠江新城商务区部分物业下调平均租金,环比下降1.0%,有效促进租赁成交回暖。

在租金优惠及佣金激励双重加持下,全市甲级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转负为正,录得成交2.1万平方米。

其中,珠江新城商务区力挽狂澜,租赁成交1.9万平方米,占全市的逾九成,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

与下调租金的珠江新城不同的是,琶洲商务区甲级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不降反升,环比上涨1.1%,为150元/平方米/月,空置率更进一步降至5.5%。

在甲级写字楼租金松动的同时,专业服务企业看好广州稳健的市场表现,出手频频。

律师事务所、商务中心租赁成交表现积极,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扩租周大福金融中心的办公面积、泰鼎亨拿下保利中心约6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等。

传统商务区越秀为吸引更多金融企业落地,印发促进金融业的具体办法,为落户企业提供大力度的租金补助。

此举成效显著,已成功引进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落户。

两大商务区将打破无供应僵局 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预计将迎来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天德广场、唯品会总部大厦3个新增项目入市,越秀、珠江新城及琶洲各占一席,释放约24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届时将打破越秀和珠江新城商务区2018年以来无新增供应的僵局。

值得期待的是,从2020年起,国际金融城将陆续有新项目面市,加速汇聚各类金融机构、配套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衍生行业,向着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迈进,为金融城、珠江新城及琶洲构成的中央商务区“黄金三角”格局建设,再添一把火。

戴德梁行华中区研究部助理董事及主管袁雪玲认为,尽管宏观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在政府激励政策的支持下及租赁市场成交回暖、优质项目陆续入市等有利因素影响下,或为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5:商业 商场空置率下降租金上升 日前,外围商圈的美林MLIVE天地开业,为市场带来约8.2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将全市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存量推升至462.6万平方米。

年底购物季,将带来可观的客流和消费,零售商积极布局开店。

据戴德梁行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市零售商业空置率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至6.8%。

与此同时,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平均租金环比上升3.2%至783.7元/平方米/月。

为了在竞争中标新立异,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州各商圈更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如利用国货潮品、网红IP主题展等吸引客流。

外围商圈强势崛起 三季度多个商圈表现可圈可点。

核心商圈中,太古汇依然是大牌的“心头好”,吸引了顶级珠宝品牌Van Cleef&Arpels、高端羽绒服品牌MONCLER入驻。

天河路商圈中另一种子选手天环广场,则成功引进中高档瑜伽服饰品牌lululemon,新店开业指日可待。

外围商圈的新店以大众品牌为主,如海澜之家落子奥园广场、家居生活馆OCE落地乐峰广场,以及完美日记进驻新世界云门等。

除了积极引进品牌,各商圈更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如利用国货潮品、网红IP主题展等。

天河城运用青花瓷元素,举办颇具中国风味的“青花瓷意”国潮艺术主题展;正佳广场携手诸多品牌联合打造“国潮正佳,包罗湾象”系列主题活动,宣传大湾区文化,独具匠心;太古汇悉心打造“Sonny Angel治愈梦境森林”IP展,以梦幻主题场景及时下正兴的盲盒概念,满足消费者的场景体验及收藏兴趣。

戴德梁行华中区研究部助理董事及主管袁雪玲表示,外围商圈的崛起及新项目的落地开花,为零售市场投入了新鲜血液,为购物中心品牌及业态的多元化提供优渥的土壤。

夜间经济大放异彩 餐饮依旧是各业态中的佼佼者,今潮、佬麻雀等品牌在空置率较高的商场中开出新店,拿下大量租赁面积;零售业态的服装品类中,经典品牌如Nike、哥弟和阿玛施维持积极扩张态势;家电数码类品牌也不甘示弱,如OPPO正加紧打造其位于正佳广场和西城都荟的新店;O2O方面,天猫心选继续发力,即将在保利广场实现广州“首秀”。

此外,为响应国家大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消费者追求多元化生活方式,在“夜经济”领域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广州全面发力,通过重点建设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聚焦“食在广州”餐饮业态与美食文化、塑造夜间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夜间体育品牌等多个举措,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业态的全面“开挂”,打造“广州之夜”城市名片。

戴德梁行广州商业地产部高级助理董事温苑雯认为,夜生活是商业市场的重要一员,是夜间消费的核心动力。

广州“夜经济”的发力,将全面激活内需潜力,进一步丰富消费者与游客日益渐增的夜间消费需求与体验。

而要推动夜间经济的有序发展,还需从消费人群、内容、区域及物业形态等多个商业角度出发,“量体裁衣”以契合的空间载体、匹配的消费群体,推动广府特色城市夜经济的可持续性运营。

展望零售市场,年底预计将有5个优质零售项目入市,包括白云的嘉禾金铂天地、太和金铂天地,海珠的万达广场,增城的凯达尔印象城和合生汇,释放约59.8万平方米的可观零售空间。

关键词6:土地拍卖 广州土地供求表现突出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了前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的土地成交情况,数据显示,广东9市的合计成交经营性用地共计吸金2845亿元,成交建筑面积达40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而供应面积为531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2%。

供求关系方面,其中土地供应及需求最大的城市为广州,共供应了1366万平方米,占9座城市供应总量的26%;成交面积为1083万平方米,约占9座城市成交面积的27%。

土地供应量与成交量均排在第二位的是佛山,供应经营性用地1077万平方米,成交面积906万平方米。

除了广佛两城土地供应较为突出以外,其余如惠州、江门、珠海等城市,土地供应量都在500万~700万平方米之间;深圳、东莞和肇庆等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则在300万~500万平方米之间;中山的供应量最低,仅有50万平方米。

但供应多不意味着成交多,供应面积排名仅在广佛之后的珠海,共供应土地建筑面积640万平方米,但仅成交了335万平方米,成交远低于供应比其少的江门、惠州、肇庆等城市。

反而是江门后来居上,成交面积488万平方米,排在各城第三位。

成交金额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大湾区9城市土地成交金额最高的是广州达1020亿元,排名第二的佛山为635亿元,这两座城市的成交金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其余城市的成交金额分成两个梯队,低于百亿的有肇庆与中山,中山仅成交了32亿元,为9座城市中土地成交金额最少;另外一个梯队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江门、珠海等,成交金额则在100亿~300亿元之间。

产业园区担负着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升级的重要使命。

在新经济形势下,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但同时部分园区由于产业链低端、同质化等问题面临淘汰。

打造差异化、提升造血能力是目前产业园区共同探索的出路。

海珠区产业园近年发展迅速,高产出效益以及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在广州产业园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海珠区现有产业园超1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3000家,集中分布于地铁8号线及广州大道沿线两侧,基本为旧厂房升级改造而成的特色创意园区。

异军突起 海珠区产业园产出效益全市最高 产业园是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每年为全市GDP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广州在促进产业发展上,近年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包括《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及《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试点行动方案》等。

广州产业园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布局已呈现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的态势。

根据《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2018年版)》显示,市内已布局产业园区107个,主要以集群形式集中在广州南部和中部地区。

据合富大数据显示,广州市内各区园区上报数量最多的是海珠区,虽然占地规模和建筑规模最大的分别是花都区和从化区,但海珠区的产出效益最好,地均产值达6.76亿元/万平方米。

合富辉煌(中国)商业地产总经理张智斌表示,海珠区近5年主要以会展、商贸、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带动下,新一代信息产业崛起,为区域带来高额效益。

根据《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数据显示,到2025年,海珠区将以琶洲为动力源,以“平台+生态+文化”为特色,推动人才、资本、企业等高端资源加速集聚,促进存量空间高效化、复合化打造,基本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打造生态型现代化中心城区。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占GDP的比重超过1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00家以上。

而地均产值位列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天河区及越秀区。

天河区的产业园区主要有天河智慧城园区、天河智谷以及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园区,利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带来产值增长。

越秀区的产业园区主要以黄花岗科技园园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以及国家商标品牌创新产业(广州)基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园区组成,主导产业为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商贸和知识经济。

高效开发 “一区一谷一湾一带”的产业布局 目前,海珠区规划中也同时明确了“一区、一谷、一湾、一带”的创新布局,以营造产业创新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重点打造四大功能片区,进一步细化产业布局导向,推动海珠各片区、各街道产业空间高效有序开发。

“一区”即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定位于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琶洲改革试验区,琶洲重点打造以“互联网+”为特色的数字化、平台化、赋能型的全球创新共享生态;“一谷”是中大国际创新谷,重点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知识转化枢纽,打造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一湾”是海珠创新湾,具有优质的黄金滨水岸线资源,将打造成为高端商务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性服务枢纽;“一带”是新滘路-海珠湖创新带,将打造为广州创新总部经济核心区与都市文旅体验功能区。

四大功能分区产业导向细致化,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海珠区产业发展创新提速。

腾笼换鸟 现有产业园促进海珠“逆生长” 2009年开始,在政府“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和“微改造”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充分运用工业厂房层高高、面积大的特质,海珠区大批国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厂房及仓库被改造成为创新园区。

通过对旧空间的利用再造,给有活力、有特色、创新性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城市的发展新活力,促进海珠“逆生长”。

一时间,区域产业园区格局被全面打开。

据合富研究院、合富辉煌商业地产不完全统计,海珠区现有产业园超1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3000家,集中分布于地铁8号线及广州大道沿线两侧,基本为旧厂房升级改造而成的特色创意园区。

通过对厂房的升级改造,引入特色产业,海珠区陆续出现一批如唯品同创汇、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B.I.G海珠湾艺术园区、广纸天地荟等“网红”打卡艺术园区。

全区成熟运营的园区达60%。

但由于厂房自身规划指标条件限制,产业园区改造以尊重历史建筑的原则,大多以5万平方米以下的小规模产业园区为主。

而海珠区规模3万平方米以上的现有产业园区中,以智能科技类占比最高,达20%,融合时尚科技类定位打造;文创类产业占比达15%,以艺术主题、体验式街区,打造为“网红”艺术集聚打卡点;设计类产业园定位排行第三;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类次之,此类园区定位新颖,对运营方资源实力要求较高。

海珠区产业园区近年发展迅猛,在区域产业规划利好及政策扶持下,产业园发展更注重自身产业定位及发挥资源优势,过程中不断完善项目软硬件配套服务,建立产业聚集的招商理念,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张智斌表示,近年来,广州产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

看产业园,必须带着长远发展的理念,不急于求成,走创新型、集聚型的模式,才能成功,才能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DF515)。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