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原标题:高价、伪劣口罩发“疫情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这么办 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对口罩乱涨价的反映非常强烈。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12315举报平台收到的举报中约有45%是反映口罩乱涨价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监督”平台转来市场监管总局有关价格舆情反映的问题中,约77%是反映口罩乱涨价问题。
对此,2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副局长陈志江回应称,国家市场监督总局采取了“发公告,亮红线”的举措。
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坚决维护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
上述《公告》下发以后,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出击,严肃查处少数发“疫情财”的违法经营者。
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总局也在强化监管,严格执法。
1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立即开展以口罩等为代表的防疫用品价格专项检查,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决不姑息。
截至2月7日,全国市场监管一线执法人员共出动巡查170多万人次,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违法案件立案3600多件,已处罚720多件,有力制止了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乱象。
陈志江还指出,对上述现象将严厉打击,重典治乱。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连续曝光典型案例。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官方网站和中央电视台已经曝光了6批36起价格违法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口罩的价格违法案例29起。
北京、天津、江西、上海、河北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哄抬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的行为从重处罚,分别处以200-300万元的罚款,有力地震慑了哄抬口罩价格的不法经营者。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供给仍有缺口,但价格基本稳定。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销售假冒伪劣的口罩已经成为不法分子非法牟利的手段,有多起假冒伪劣事件曝出。
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在上述发布上表示,目前口罩的问题以及有关防护用品的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和防护用品市场秩序,围绕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产品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及时进行部署,提出有效的举措,1月28日下发了《关于及时查处和从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通知》,强调对防疫急需的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执法稽查工作。
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各部门也在加强协同治理。
2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违法行为,要求对违法行为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曝光,及时向社会公开查实的违法案件。
二是开展对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
按照统一部署安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要求的原则,组织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确保口罩的质量要求。
三是加强对查办案件进行指导。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违法行为的意见》中对于涉及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考虑到它的特殊危害性,要求从重处罚,也就是顶格出发,对于疫情防控相关的违法案件要优先加快办理。
四是已经查办了一批案件,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违法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已经出动了执法人员40多万人次,检查经营户10多万个,立案查处320多件,比如江苏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对一家劳保用品厂进行突击检查,破获生产销售假冒YOSHIDA医用口罩共计200万只的重大违法案件。
浙江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于大年初一深夜查获“三无”口罩15.58万只,6名当事人被刑事拘留。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严厉打击6类违法行为:一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的行为。
二是未按规定取得许可和备案擅自生产销售的行为。
三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以及过期失效产品的行为。
四是以普通、工业用等非医用口罩冒充医用口罩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
五是生产销售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三无’产品以及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
六是商标侵权、商业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的行为。
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也要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追究违法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 杨红灿说。
(责任编辑: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