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原标题: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前路仍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表示,今年我国成为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1999年该组织收到我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为276件,去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8990件,20年间增长了200倍。
这是我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和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
可以看到,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尤其是在科技信息领域。
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计算机技术所占专利申请比例最高,达到8.7%,数字通信技术占比7.7%、电子设备占比7%、医疗技术占比6.9%、测量技术占比4.7%。
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国在专利领域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领跑者,但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专利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创造能力不足、保护程度与社会期待仍有差距、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亟待提高等。
与此同时,专利技术应用商品化率目前不足20%,美国、欧盟均已近40%,这意味着企业在获取专利后,在实施和效益方面还有更多要做。
一方面,国内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不快,创新动力不足,不少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价值链的低位;另一方面,多数传统产业以“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业集群特征比较明显,真正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企业比重还很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专利的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全球化时代,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竞争只局限在国内。
中国已是专利大国,接下来必须成为专利强国。
企业应该积极提升专利储备,主动学习、掌握、利用专利战略,避免侵权风险,并且在专利的保驾护航下,利用技术优势去赢得市场竞争。
总之,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如何把创新推向深入,如,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正成为紧要课题。
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要继续奋发有为,扭转在核心技术领域常常遇到的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有关方面也应继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争相创新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