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摘要 伴随着2018年激光电视实现高达483.23%的逆势增长,四川长虹集团(以下简称“长虹”)的触角正在进一步伸向激光电视市场。
近日,长虹、海信、PPTV三大激光电视品牌携手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签订2019年全年苏宁渠道10万台的销售大单,期望共同推动激光电视在高端市场的全面普及。
伴随着2018年激光电视实现高达483.23%的逆势增长,四川长虹集团(以下简称“长虹”)的触角正在进一步伸向激光电视市场。
近日,长虹、海信、PPTV三大激光电视品牌携手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签订2019年全年苏宁渠道10万台的销售大单,期望共同推动激光电视在高端市场的全面普及。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昔日“彩电大王”长虹正在经历转型,面临进与退的抉择。
公司一方面在梳理“剔除”不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产业,另一方面也在培育进入新的产业。
长虹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持续深化以“新三坐标”为指引的智能战略,聚集优质资源重点发展信息家电、产业服务、军民融合等“三大主业”板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退”一“进”,长虹都面临考验。
“一方面,长虹是国企,要退出产业,或进行裁员,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实际上,长虹的‘减法’做得有限。
另一方面,长虹新进入的产业还未培育起来,新拓产业还需要生长土壤。
” “彩电大王”掉队 长虹曾开创一个时代。
1990年至2009年,长虹彩电连续20年蝉联国内销量第一,被誉为“彩电大王”。
翻开履历表可以看到,长虹的历史从1958年开始,其前身是军工企业“国营四川无线电厂”。
上世纪70年代,长虹响应“军转民”,长虹机器厂率先在军工系统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注册商标“长虹”,长虹品牌由此创立。
1985年,长虹进行股份制改革,探索国企市场化运营模式。
1988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600839.SH)成立。
1994年,“四川长虹”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交易,成为沪市第一蓝筹股。
2005年,四川长虹以1.45亿元的价格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7年,长虹成为华意压缩第一大股东。
2012年,长虹形成了覆盖电视、手机、空调、冰箱以及厨卫在内的消费电子全产品线。
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的多元拓展,而今长虹已成为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走过60载风云的老牌家电企业长虹依然在埋头前行。
只不过,在中国彩电市场“起个大早”的长虹,如今在行业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彩色电视机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三星、夏普、海信、创维、索尼、TCL、长虹、康佳、LG和海尔。
长虹被挤出前五名。
时针指到2019年,近日记者查询奥维云网监测数据发现,今年1月,长虹彩电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12.28%、11.51%,位于海信、创维、TCL之后,居行业第四位。
排名虽较2015年有所上扬,但相较巅峰时期仍然相去略远。
“长虹对未来显示技术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奥维云网副总裁董敏告诉记者,长虹由盛而衰,与其押宝等离子(PDP)有着直接关联。
刨除战略选择的失误,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对记者分析称,长虹的衰落与其国企背景、地处西南内陆三线城市及缺乏高端人才等制约因素有关。
“长虹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军工企业),它受国家政治体制、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国企体制制约了它的发展。
同时,长虹位于西南内陆城市,当地思想观念较沿海等发达地区落后,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
以上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也使其吸引不了高端人才。
” 牵一发而动全身,长虹在彩电市场的“失势”传导至整个集团。
2012年,长虹集团曾对外公布,2013年要实现营收1000亿元。
不过,这一目标至2016年才实现。
而记者梳理发现,“后来者”TCL集团(000100.SZ)2014年即已实现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
同时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28日收盘,四川长虹市值为132亿元,较巅峰时期已蒸发近八成。
战略摇摆 以彩电业务起家的长虹,正日趋偏离主航道。
四川长虹2018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16月,公司电视业务营业收入为61.23亿元,公司当期营业总收入为378亿元,电视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16.19%。
而时间回溯到2002年,记者查询财报发现,2002年上半年,四川长虹电视业务营业收入为45.87亿元,当期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3.13亿元,电视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72.66%。
纵向来看,四川长虹电视业务在公司内的权重已然大幅走低。
事实上,目前四川长虹家电业务已不足其主营业务营收的四成。
梳理2018年半年报发现,在2018年上半年378亿元的总营业收入中,四川长虹电视、空调/冰箱、厨卫产品三项家电业务的营收合计仅占到其主营业务的37.81%。
在彩电业务上,历经豪赌等离子项目损失惨重之后,长虹在突围自救,它抓住的突围方向是人工智能。
2014年,长虹启动了智能战略。
2016年,长虹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问世。
与此同时,长虹也布局OLED电视多年。
进入到2019年,长虹也在发力布局激光电视。
2月21日,长虹、海信、PPTV三大激光电视品牌携手苏宁启动“2019激光电视客厅焕新行动”,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签订2019年全年苏宁渠道10万台的销售大单,共同推动激光电视在高端市场的全面普及。
外界或许不太了解的是,长虹布局激光电视的时间并不晚。
长虹官网信息显示,2015年9月,长虹即推出C1系列激光影院产品。
随后的3年,长虹也一直在激光电视市场闪动其身影。
长虹方面表示,在激光电视上,“力争2020年产值达到6.6亿元。
” 从统计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激光电视市场的老大是海信,长虹激光电视的数据鲜有曝露。
“长虹开始推激光电视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它在推广上没有声量,也没做出规模来,这反映出它内部机制出现了问题。
彩电作为消费电子,市场变化很快,长虹在包括人才储备、渠道变革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董敏分析道。
“在电视产业上,海信聚焦激光电视。
而长虹在做激光电视的同时也做OLED电视,未将激光电视当作主打电视来推。
”刘步尘对记者分析称,“相较于海信,长虹的激光电视战略偏保守,有些犹疑不定,这使其在激光电视市场上知名度与销量均有限。
” 就长虹如何定位激光电视在公司彩电业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位置,及公司推广激光电视的市场战略相关问题,记者致电采访长虹方面,但截至发稿,相关负责人未予回复。
2018年,与国内彩电市场整体承压低迷的大环境“背道而驰”的是,激光电视逆势高速前行。
中怡康数据显示, 2018年激光电视零售量同比增长483.23%。
董敏认为,激光电视拥有差异化的使用场景,能满足家庭级及影院级消费者的需求,未来将与液晶电视长期共存。
“激光电视受环境光的影响较大,且其成像画质、分辨率高不上去。
这些原因决定了激光电视不可能成为电视主流,这也是大部分彩电企业不选择激光电视的原因。
”刘步尘分析道。
记者从奥维云网获取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激光电视销量达16.4万台。
2018年,整个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量规模为4774万台,激光电视占整体彩电市场的比例为0.34%。
2000亿目标难言乐观 多年来,长虹一直在进行业务扩张,多元化触角延伸到家电产业外的房地产、IT产品等多个领域。
不过,记者注意到,长虹多元化成效并不明显。
除彩电与冰箱仍居行业前五外,其他家电业务的份额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记者查询到的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月,长虹空调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2.04%、1.6%;长虹空气净化器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仅为0.12%、0.33%;美菱洗衣机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0.66%、0.35%。
其实早在1996年,长虹就已成立空调事业部,但历经20余年的耕耘,长虹在空调市场仍然身份尴尬。
在洗衣机方面, 2017年3月,长虹旗下品牌美菱与意大利家电集团——CANDY集团Hoover Group S.r.l。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彼时双方宣布将在冰箱(柜)和洗衣机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然而,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几无动静。
记者就双方合作成果等问题致电致函长虹方面,但对方未就这一问题进行回复。
“长虹最大的问题就是多而不精,此外它还存在战略不清晰、品牌老化等病症。
”刘步尘告诉记者。
事实上,长虹早已意识到自己的短板。
近两年,长虹正在对旗下产业单元进行系统梳理与优化。
四川长虹在2018年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加快产业优化步伐,果决止血止亏。
” 长虹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称,在未来,长虹将继续加速产业结构转型,退出不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产业,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
持续深化以“新三坐标”为指引的智能战略,聚集优质资源重点发展信息家电、产业服务、军民融合等“三大主业”板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不过,刘步尘向记者分析称,对旗下产业“做减法”于长虹来说并不易。
“一方面,长虹是国企,要退出国企体系内的产业,或要对国企进行裁员,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实际上,长虹的‘减法’做得有限。
另一方面,长虹新进入的产业还未培育起来,比如这几年长虹一直在推家庭互联网战略,该战略要培育与冰箱相关联的电商生鲜配送、智能装备等产业,但新拓产业还需要生长土壤。
” 2018年10月底,在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表示,到2025年,长虹要实现主要产业稳居国内第一;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冠军或隐形冠军;利润总额在2020年2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倍;销售规模在2020年150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2000亿元的目标。
受访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45年,长虹一直停留在1000亿元规模,始终未能取得大的突破。
目前长虹没有什么新动能去支撑新的增量,因此,对其2025年的目标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