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3月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开发区14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随着开发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建成,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产业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供给。
大基康明 研制击垮癌症的“定向导弹” 开启定位系统,然后发射导弹将敌方将军阵营精准炸毁,同时提高全身免疫系统和产生癌症特异性免疫。
这是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圈世对本次公司获得的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治疗肿瘤的医用电子加速器(A45)装备的研制与产业化》做出的形象解释。
在他看来,可以将医用电子加速器(A45)和肿瘤比作敌我双方,而这场对抗可以比做是一场军事对抗。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战无不胜,在人类对抗癌症的这场战役中也是如此。
而肿瘤患者在“A45肿瘤治疗”前所需服用的药物,就好比是我方派遣到敌方阵营了解情况的一支精锐小分队,负责找准敌方重要的“带头人”,也就是人体癌症的重要病灶,为我方开展下一步行动提供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我方也在根据计划做着攻击用的武器。
医用电子加速器(A45)后端通过电子加速器对电子反复加速,达到兆电子伏特射线输出的过程,就好比是我方研制导弹,并反复打磨使它的威力和射程足以吻合击垮敌方阵营的过程。
而这枚导弹就好比击败肿瘤大军的射线。
一切准备就绪后,医用电子加速器(A45)将研制出的导弹送进前端端口准备发射,而此时,我方之前派出的“小分队”也完成任务,在患者体内的肿瘤病灶集聚,并在导弹开启定位系统后,反馈给我方精准攻击位置和所需攻击威力,从而使导弹完成有效发射,在一次或几次轰炸后,逐渐削减敌方兵力,甚至将其全军歼灭。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基康明已实现了对该设备的批量生产销售,目前,该设备已应用于北京、广州、济南、西安、美国费城等国内外多家医院的4000余例临床验证和治疗,开拓了国内放射治疗装备产业的新领域。
“如果用军事力量来形容医用电子加速器(A45),那么它就是国内目前生产肿瘤导弹最强的设备。
”张圈世自豪地说。
博奥晶典 一管血检测胎儿发育畸形 DNA是人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孕妇的血液中有极少量胎儿游离 DNA,博奥晶典就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这些胎儿游离DNA 片段进行测序、生物信息分析,从而获得胎儿的遗传信息,排查三大染色体疾病,如果发现胎儿发育畸形,也可以选择最佳的终止妊娠时机停止怀孕,将伤害降至最低。
基于孕妇外周血游离DNA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是产前检测技术的一大突破。
该技术仅需抽取3-5mL的母体外周血,即可检测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力坚介绍,采用该检测系统只要抽取孕妇的静脉血就可以,所以相对于有创的“羊水穿刺”而言,大家称之为“无创”的检测手段。
该产品准确性高、安全可靠、经济简便,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非常适合用于医院独立开展。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检测胎儿是否有染色体数目异常。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如果多了一条或者少了一条,都会造成身体上的异常,这就是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智力发育障碍、躯体畸形等问题。
以唐氏综合征患儿为例,其实这种病症是可以在怀孕中期通过检查加以确诊的,如果错过检查时机的话,出生的新生儿出现严重的缺陷、发育残疾甚至是智力障碍等,将无法通过后期治疗来治愈,因此会给家庭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
截至目前,“基于孕妇外周血游离DNA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0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累计检测近200万例孕妇样本,避免了1万多个家庭的异常患儿出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出生缺陷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冶科工 让冶金矿山“土行孙”遁地千米以上 看过《封神榜》的观众一定对土行孙这个角色并不陌生,在神话故事中,精通遁地术的他为西岐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他到底能遁地几米电视剧中并未说明,不过,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大直径1500米级超深竖井施工关键装备与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已让国内冶金矿山行业刷新了纪录,让冶金矿山界的“土行孙”可以深入地下1000多米,填补了目前我国大直径超深竖井施工装备与安全保障方面的空白。
这一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研发了可用于净直径大于10米、深度1500米以上的新型竖井凿井井架。
创新的单平台“人”字型凿井井架支撑体系结构,使井架承受荷载能力达到600吨以上,较原V型凿井井架荷载能力提升40%以上。
其次,华冶科工还研发了国内首台全液压六臂伞钻配备给“土行孙”,用数量更多、长度更长、能耗更低的“手臂”帮助“土行孙”遁地,同时加大每个“手臂指尖”的端爆破威力,首次实现10米净直径井筒5米深孔爆破,整体提高了2倍凿岩效率。
而华冶科工研发、建立的大直径超深竖井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也让这位冶矿界“土行孙”的遁地告别了传统工程中靠经验掌握安全的方式,使工程安全实现智能自动化监控、管理。
针对冶金矿山竖井马头门多、施工速度慢这一瓶颈难题,华冶科工研发的模块化马头门整体支护技术帮助“土行孙”解决了问题,让它可以像垒积木一样有趣、轻松,通过搬运提前做好的马头门模块在地下实现大断面马头门的快速安全施工,将工期和施工人员减少50%以上。
目前,该获奖项目已在辽宁本溪龙新矿业思山岭铁矿SJ1号竖井工程成功应用,造就了国内第一条已完工的超过千米深度、超大直径(≥10米)的竖井工程。
在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军看来,这一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国家深部资源勘探战略的实施,该项目的应用将为国家各类深部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集创北方 让国产驱动芯片从0到1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超高分辨率液晶显示的驱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是国内芯片厂自主开发的首款支持4K×2K分辨率超高清低功耗的显示方案,彻底打破国际垄断,填补面板显示行业芯片空白,实现国产驱动芯片从0到1的突破。
是国内高端液晶显示驱动技术新的里程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成果最鲜明的一个创新点体现在它开发了高频输入接口技术,突破原有产品仅支持660带宽的瓶颈,实现了800带宽的传输速率,可满足高分辨率的需求,达到国内领先。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开发了高性能输出运算放大器技术,实现了显示系统对色彩显示16777216色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电子屏实现显示色彩丰富、高饱和度、高解析度、显示频率高的效果。
此外,所开发的电路设计更兼顾了芯片成本与量产稳定性。
另外,原有的显示驱动芯片受本身散热性能的限制,此项成果开发了低功耗设计技术,采用的电荷共享技术可以将显示终端能量再次利用,在常规显示画面下可实现芯片节能,有效降低芯片功耗,减少芯片发热量的效果。
由于电子电气设备工作时总会在它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场,这些电磁场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能量耦合给其他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同时这些设备也会从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中吸收能量,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
针对这一诟病,此项成果开发了电磁干扰防护技术:高速、低噪音、低功耗的信号传输可降低数据传输的高频电磁干扰同时芯片内部采用分时处理的方式,适时关断不需要的工作模块,将大大降低工作中产生的瞬时电流峰值,使设备更具稳定性。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本项目授权知识产权共计28项,项目的四款产品组合使用,可满足市场上所有高清及4K×2K电视的需求。
在电性能、画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认证,指标均达到优良水平,正式量产。
汉氏联合 让干细胞像“孙悟空”分身无数 危难时,从身上拔下一撮毫毛就能变化出若干分身,《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分身本领让不少人向往。
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氏联合”)让这种本领成为现实,本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奖的项目《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规模化分离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使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和孙悟空一样可以分身无数。
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是指从人脐带和胎盘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汉氏联合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与来源于骨髓、脂肪等人体组织的干细胞相比,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增殖与分化能力更强、免疫原性更低的优势,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新来源。
在体外理想的培养条件下,它可以进行大量扩增,最终产生出数量巨大、一模一样的干细胞供人们使用。
不过,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分离制备也面临着供者筛选、标准化分离、质量检测、安全性验证等重重困难。
而汉氏联合研发的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库及细胞产品制备技术流程解决了这些困难。
具体操作时,研究人员在完成对胎盘供给的筛选和胎盘采集后,首先按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将胎盘、脐带组织清洗,去除残存的血液,剪碎、经酶消化法消化、放入细胞培养瓶中培养,干细胞从组织中生长出来、细胞培养扩增,将其放入离心机收集,获得间充质干细胞。
随后将其放进超大面积细胞培养瓶进行规模化扩增,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身”就是在这一步完成的。
为让“分身”和“本身”保持一样的活性,这些规模化扩增出的“分身”放在装有零下196度液氮的巨型液氮罐中,进行超低温冻存备用。
该成果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发3款1类新药。
成果组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库,为公众提供干细胞存储服务,同时提供高纯度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供研究和临床试验使用,对围产期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开发与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中石海洋 新技术攻破极寒条件下施工难题 在极地极寒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油气处理施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近日,区内企业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低温环境沿海液化天然气输送撬装模块施工技术”攻克了这一施工难题。
液化天然气是国内主流绿色清洁能源,为了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中国石油积极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地处北极圈内,平均气温零下30摄氏度左右,承担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施工的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遇到低温不锈钢焊接、管线深冷保温等前所未有的施工技术难题。
该公司迎难而上,组织了科研攻关团队,开展了液化天然气项目撬装模块加工设计、超长管线预制、深冷保温结构施工、特种钢低温管线焊接、模块化建造精度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三维设计加工设计技术、模块化建造精度控制等LNG模块化建造配套关键技术。
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配套关键技术,在中国常温环境下建造好的一个个液化天然气模块,通过海洋运输,在高寒低温俄罗斯北极亚马尔场地,像搭积木一样拼接组装。
“我们的技术成果,支撑、保障了承建的液化天然气模块结构焊接合格率达到98.5%,组装成功率100%。
”该负责人补充说。
据介绍,低温环境沿海液化天然气输送撬装模块施工技术突破了超长管线预制、深冷管线保温工艺技术、模块化建造精度控制与检测等难题,实现我国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建造技术的突破,取得温差超70℃的极地液化天然气项目栓接模块异地建造精度控制工艺技术、超低温CTOD试验测试介质体系及配套试验机具、超长管线预制、超长保冷管线吊装技术、深冷保温结构施工技术等系列的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确立了在极地低温环境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制造的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