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商标注册-邓中翰:带队20年改写中国无“芯”史-标哩哩商标注册

阅读:203 2019-09-28 20:10:09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即将来临,我国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也将随之迎来20周年。

很多人不知道,正是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当时的硅谷青年才俊、创业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0多年建校史上首位获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横跨理、工、商三科的毕业生邓中翰,受到邀请回祖国参加国庆观礼。

“当时在观礼台上,看到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在农业、工业、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成就,在心情非常激动的同时,也感觉到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邓中翰近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我下定决心带领我的创业团队回到北京中关村,承担并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又建立了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在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

如今一晃20年过去了。

” 过去20年,“星光中国芯工程”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多媒体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技术、多核异构低功耗多媒体处理器架构技术等十五大核心技术突破,2004年、2013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中翰也在2009年41岁的时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院士,即便是今天,他依然是最年轻的院士。

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的中星微电子在2005年成为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国庆观礼改变一生 《中国经营报》:听说你在20年前的国庆阅兵观礼活动中,决定从硅谷回到中关村创业的,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邓中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喜庆的氛围,让我回忆起20年前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的时候,我作为海外留学的人才被邀请参加了国庆观礼。

当时站在观礼台上,看到我们国家在工业、农业、教育等很多领域取得巨大成果,一方面非常激动和骄傲,另一方面又感到一丝惭愧和不安,因为我还没有为自己的祖国做任何事情。

我强烈感觉到,应该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做些什么。

此前,我们在美国硅谷已经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

但当天我和几位团队成员在长城下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回国,发展我们自己的芯片事业,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探索一条道路。

我一直在想,如果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可以邀请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观礼,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才像我一样回国发挥才能。

尤其是去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对华裔高端人才,有很多不公正对待。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祖国的变化更能让他们感到一种巨大的机遇和鼓舞。

《中国经营报》:你们决定回国创业以后,是如何创立中星微电子的? 邓中翰:那时候下定决心带领我的团队回到北京中关村,在财政部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的直接投资下,在原信息产业部直接领导下,在北京市,还有科技部、发改委的支持下,承担并且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又建立了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在中关村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20年弹指一挥间。

具体来说,当年国庆阅兵以后的10月14日,我们开始组建中星微电子。

中星微电子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

1999年财政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启动电子发展基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以投资的形式向中星微电子注资1000万元,这是财政部历史上第一笔风险投资资金,等到中星微电子登陆美国纳斯达克(2005年)以后,这笔投资最终以增值22倍退出。

同时,在中星微电子成立的时候,我们创业团队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折股35%。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星微电子是“硅谷模式”在国有资本投资领域的一次创新。

《中国经营报》:创立的中星微电子和“星光中国芯工程”是一种什么关系? 邓中翰:当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同志找我谈话,提出我国已经有“银河工程”,我们这个(半导体)工程就叫“星光工程”。

我特地又提出加上“中国芯”——这三个字代表了留学人员回国报效祖国之心。

幸运的是,“星光中国芯工程”一开始就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政府以及各方面的支持。

为了承担并落实“星光中国芯工程”,我们的团队不仅组建了中星微电子,还承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星微的多重突破 《中国经营报》:你们一开始为什么会选择数字多媒体芯片作为突破方向? 邓中翰:1999年的中国,在商用芯片领域基本上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

当时,我们团队在国外时就曾经主攻数码成像技术,这在当时的全球是一个空白领域。

这两个空白,正是我们发力的空间。

过去,市场上的摄像头都很复杂,需要用五颗芯片组成一个摄像头。

我们的研发方向,是把它们集成在一个芯片里面,这样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以变成一个嵌入到电脑里面的摄像头。

我和杨晓东、金兆玮、张韵东等核心团队骨干成员,用了两年多时间,集中力量在这个点寻求突破。

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第一颗百万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星光1号诞生了。

在这个芯片上,我们拥有数百项专利,这些专利也让我们撬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苹果、索尼、三星、惠普、IBM、飞利浦、戴尔……国际上主流的PC品牌厂商,在摄像头方面基本上都用了我们的芯片。

当时,我有一个小本子,把国际上最著名的品牌都记在上面,每打进去一个,就划掉一个,直到把所有的都划掉。

当时我们一度垄断这个市场,占有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后来,我们接连推出了星光2号、星光3号、星光4号、星光5号,成功地在电脑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实现了长期领跑。

这也为后来互联网时代来临,为微信、Facebook等传输图像信息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国经营报》:一开始就自主创新的中星微电子发展得相当顺利,2004年“星光中国芯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中星微电子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邓中翰:2004年,“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星光中国芯工程团队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主席的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中星微电子的芯片应用重大项目再度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实施主体——中星微电子,又以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纠纷的中国本土科技公司的身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

在接下来的2008年,我们的芯片开始应用在苹果第一代的超薄型个人电脑上,第一次将摄像头嵌入很薄的电脑屏幕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将这个相机做得这么小,效果还这么好?现在,大家对此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技术创新需要积累,也面临强大竞争,先发者往往具有巨大的优势。

我们的突破就在于先期就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而且了解行业前沿,知道市场所需,并且抢占了先机。

这几点,缺少一样我们都不会走得这么顺利。

《中国经营报》:应该如何总结20年来“星光中国芯工程”的进展? 邓中翰:“星光中国芯工程”到今天,20年来,我们总共申请了十五大核心技术,十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取得了突破,申请了3000多项专利,主要都是发明专利。

同时我们也形成了一个上千人的团队,其中包括多达一百多位从国外回国的优秀人才和国内高端人才,我们还在清华大学兼职代课,建立了清华大学和中星微电子的芯片研究中心,培养了120多位硕士和十几位博士等,当然也有很多本科生。

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我亲自去教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另外,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在星光系列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上,前面讲到推动PC方面的革命,增加了摄像头,从而使得Facebook、QQ、Yahoo等一系列公司可以做可视通讯,这都是基于我们的专利和技术。

我们还参与制定今天手机里面的可视通讯以及照相机界面的MIPI国际标准。

(责任编辑:DF010)。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